范仲淹教育思想浅析

范仲淹教育思想浅析

ID:6438899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4

范仲淹教育思想浅析_第1页
范仲淹教育思想浅析_第2页
范仲淹教育思想浅析_第3页
范仲淹教育思想浅析_第4页
范仲淹教育思想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范仲淹教育思想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范仲淹教育思想浅析逯文广摘要:教育是选拔人才的摇篮,是富国之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不论身处何职,始终狠抓教育,坚持以教育强国,以教育振兴大宋。本文通过对范仲淹个人经历、重视教育的原因、教育改革的内容、教育改革的影响及评价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其一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以期鉴前世之兴衰,需找先进教育之不足。关键词:教育、思想、改革、范仲淹范仲淹,北宋名臣,其一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颇有建树。作为政治家,他在担任地方官员时始终秉承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宗旨,进入中央枢要后又坚持锐意改革,三次遭贬而不改其忧国忧民之心;作为边关统帅,他实现了军事手

2、段和政治手腕的完美结合,妥善处理了宋与西夏的矛盾,稳定了边境局势。此外,他严于律己,志趣高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节操也为后人称颂。北宋建立以后,为了选拔人才,专重科举,从而致使教育不兴,国家人才缺乏。中期以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况,参政副使范仲淹领导和实施了庆历新政,企图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在教育方面,他针对当时“文庠不振,师道久缺,为学者不裰乎经籍,从政者罕议乎教化;故文章柔糜,风俗巧伪,选用之际,常患才难【1】”的社会弊端,对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命试之际,先之以六经,次之以正史,该之以方略,济之以时务,使天下贤俊,翕然修经济之业,

3、以教化为心,趋圣人之门,成王佐之器【2】。”由此形成“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国”的教育兴盛局面,以致才有当时“海隅徼塞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的描述。或许,在宋代的教育贡献上他难以与朱熹的功绩相媲美,但其一生发现和培养了大批经国治世的能臣,在教育方面的创新也举不胜举。一、范仲淹及其教育历程范仲淹(公元989~1052),字希文,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端拱二年(989)生于徐州,次年因父亲不幸逝世,随母亲改嫁而姓朱。他“少有志操”,自叹“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也”,故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经过青少年时代的勤耕苦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

4、中进士,历官广德军司理参军、秘书省校书郎、大理寺丞、太常博士等职,官宦生涯长达三十余年。他是宋初庆历新政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也是当时教育界、思想界、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他非常热爱教育事业,提出兴学主张,并试图扭转当时颓废的文风、学风。王安石在《祭范颖州文》中说:“呜呼我公,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讲艺弘歌,慕来千里”,“硕人今亡,邦国之忧”。纵观其一生其始终抓住不放,行之终生的事业就是兴学育才,临终他还不忘给仁宗的遗表中通篇指陈时政,希望仁宗“不拘人欲,明刑慎赏,尊崇贤良,抑裁侥幸”。二、范仲淹重视教育的原因生活于北宋那个积贫积弱,内外忧患的时代,的确是每位有识之

5、士的不幸。但所幸的是这却是一个不乏名臣、能人的时代,杨家将、包拯、寇准、范仲淹、王安石等个个都名流青史,为了大宋的兴亡,他们呕心沥血,进行着不断的尝试与变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是对他们人格的写照,也是对他们事迹的写照。范仲淹思国忧民而发动了著名的“庆历兴政”,他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大兴教育,培养人才。其一生虽然坎坷不屈,然对教育的改革却从未停止过,究其原因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首先,范仲淹生活于宋太宗—真宗—仁宗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北宋统一全国后政治逐步稳定的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自太宗起就任用大批文臣执政,故而儒学随之逐渐兴起;真

6、宗时又大力提倡儒术,极力推崇孔子的儒学教育,如大中祥符年间到泰山祭祀并亲自到曲阜孔庙行礼;翌年五月又追封孔子弟子七十二人,以表示他对孔学的尊崇【3】。早年称帝的仁宗每天由儒师讲授《论语》等儒学经书,最后也被培育成儒学的崇奉者。仁宗时科举取士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了入仕的重要途径,此时为了培养尊儒的考生,仁宗采纳范仲淹、宋祁的建议,在各州县设立学校讲授儒学经典。各州县建立学校后儒者讲学之风大盛,所以才有了全祖望说的“宋真仁二宗之际······于是学校遍于四方师儒之道以立”。其次,范仲淹生活的时代,处在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对此

7、范仲淹万分忧虑,曾数次奋不顾身,言朝廷得失,要求革新政治,并写了《上十事疏》,力陈改革,其中重点是整顿吏治。范仲淹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裁汰冗员、限制恩荫、严格考绩外,还应提高官员素质,其途径是“兴学校、本行实”,故而他提出了兴学校教育的主张。他说:“善国者,莫先育材;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尚宗经。【4】”此外,范仲淹充分相信后天的教育对人成长的作用,他认为一个人没有受教育,就像未经过琢磨的玉石,看不出它的本质,一旦受了教育的熏陶,才能成为美器,为此,他特别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第三,由于范仲淹起家孤贫,所以他日后虽身居高位也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