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

ID:6428848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13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_第1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_第2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_第3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_第4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伴随着共和国坎坷的步伐,走过了它兴衰跌宕的历程。至70年代末结束时,已有近1800万城镇知青被下放到农村。它不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还牵动了亿万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它虽“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而趋于沉寂。但是,它留下的历史震荡还没有完全消失”①。那么发动这场运动的缘由何在呢?笔者认为,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特有的历史现象,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一、解决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升学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

2、国政府对旧有的教育体制、机构等实行了改革,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计划性,盲目性很大,原来各级学校不合理的比例尚未能基本改造过来,小学发展过多,高等及中等专业学校发展较少”②,1953年对中小学进行了整顿和巩固,压缩了初中小学的招生人数,结果,是年未能升学的总数由1952年-10.2万人上升到1953年的213.4万人。此后,从1953年到“文革”发动前的1965年,除1958年外,我国小学毕业生不能升中学,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大学的总人数都在200万以上。大量学生不能升学,又

3、必须安置,面对这种形势,《人民日报》于1953年12月3日发表了题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的社论,提出“引导农村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乃是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的基本办法”。这可以说是日后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的源头。以后几年形势日益加剧,一些城市由于升学就业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了青年学生请愿闹事事件。1957年2月18日至4月14日,刘少奇从北京出发,沿京广线南下,做了56天的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在长沙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经刘少奇审定后发表在1957年4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要点是:“今年高

4、中毕业生大部分升学、小部分不升学,初中和高小毕业生部分升学、大部分不升学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总的趋势将是有更多的小学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必须参加生产”,“就全国说来,最能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容纳人最多的方面是农业”。这篇社论实际上代表党中央向知识青年发出了下乡务农的指示,在千百万中小学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60年代初,三年困难后的调整,使得未能升学的人数又一次攀升。“文革”爆发后,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到1968年,各地学校基本停课,大学不招生,工厂基本不招工。这三年积压的初高中毕业生(

5、“老三届”)全国约有1000多万人,成为复课的障碍。知青上山下乡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6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发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口号,全国出现了一个上山下乡的热潮。二、解决城镇就业难题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支配地位。原本可以通过发展个体经济、小集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来拓宽的就业渠道被堵死,致使城镇青年就业门路越来越窄。1952年城镇个体劳动者人数有883万人,到1978年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15万人③,政府几乎找不到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同时,“一五”时期

6、的城镇就业政策,伴随着“三大改造”的进程,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对劳动力实行统包统配,造成了待业人员对国家的依赖。实际上,国家既统不了,又包不起,许多人消极地等待就业,而许多行业又有待开发,造成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怪现象。1950年至1955年,全国登记失业人数分别为36.6万、37万、24万、43.9万、11.9万、5.4万,但1956年猛增至102.5万④,这清晰地说明了就业政策的调整给城镇就业带来的影响。从产业结构来看,优先发展重工业,高积累,也大大限制了城镇就业容量。新中国成立后,限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选择了一

7、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由于战略重点向重工业倾斜,除了“一五”时期和1963至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外,重工业占国家投资比重,都在50%以上,比苏联还要高(苏联重工业投资比重最高时期不超过40%)。这种产业结构导致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根据统计分析:每亿元投资,用在轻工业能容纳劳动力1.6万人,用在重工业只能容纳5000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时间里,在第一、二、三产业关系上,重生产,轻流通,轻服务,片面强调城市的生产性质,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萎缩,这就大大限制了城市对人口的吸纳

8、能力。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人口大国,1949年底人口已达5.4亿。同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为深重,“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对人口速增的危机普遍缺乏较清醒的认识,反而认为人多力量大,结果导致人口增长失控。1954年我国人口已突破6亿,60年代初已接近7亿。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建国初期,伴随着妇女解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