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08604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3
《陈晓虎 takostubo心肌病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晓虎Takost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cardiomyopathy,TTC)是一种突发性短暂心肌削弱非缺血性心肌病,最早由日本学者Sato等于1990年首次提出。关于此病发病机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最近几年有关此病的报道逐年升高,国际上对本病的关注度日益升高,而国内对Takotsubo病的报道尚少,且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据此,笔者拟对Takotsubo心肌病(TTC)心肌病发病机制以及其非典型性变异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如下。 一、Takotsubo心肌病(TTC)相关专业术语及命名 目前国内Takotsubo
2、心肌病(TTC)心肌病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命名较多但缺乏统一性,如伤心综合征、壶腹综合征、一过性左室心尖球样变性综合征、心尖心肌病、可逆性应激性心肌病、神经源性心肌顿抑等。目前研究认为“应激性心肌病”命名暗示可能是情感或躯体的应激状态导致发病,由于一些患者无明显的诱发事件,且一过性心室不同步的发生不一定在心尖部,因此,一些患者虽发病却未见相关应激事件提示此机制尚不完善。而“一过性球样改变综合征”的命名普遍认为较为科学,因为本病必然存在一过性心室运动协同不能,而其协同不能的部位就目前来看未必只是心尖部分,相关内容将在Takotsubo心肌病(TTC)非典型性变异里面具体展开描述。
3、二、Takotsubo心肌病(TTC)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Takotsubo心肌病(TTC)通常由情绪突变、应激事件、长期压力所诱发,患者常突发胸部不适、心绞样胸痛、心悸、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或晕厥,其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 2.心电图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标记物:心电图特征样演变过程,首先是一过性Q波,随后sT段抬高并逐步演变为深而倒置的T波,QT间期延长,其心电图改变类似于Q波或非Q性心肌梗死,Dib等强调不是所有的Takotsubo心肌病(TTC)患者ECG中sT段均抬高,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在符合MayoClinic关于Takotsubo心肌病(TTC)诊断标准的10
4、5人中仅35人(33%)sT段抬高,其ECG表现是多样化而类似于sT段抬高或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酸激酶、肌钙蛋白T/I(CTn~I)可轻度升高。 3.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功能: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冠状动脉损害,左室血管造影提示典型的一过性心尖球囊样改变伴运动不能或减弱而此时心底部呈代偿性的过度运动,其病变的心肌部位并不与某一支冠脉供血区域一致,需要提出的是极少数患者可见右室运动不协调或减弱常伴有严重的三尖瓣返流现象;左室射血分数可在7~37d内从20%~49.9%恢复至59%~76.9%。 4.临床并发症:Takotsubo心肌病(TTC)并发症包括心源性休克(6.5%
5、)、充血性心力衰竭(3.8%)、室性心动过速(1.6%)以及死亡(3.2%)。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室间隔缺损、室颤、气胸、左室破裂、中风和心尖血栓形成,而T波倒置和生理性应激会加重并发症的风险,年龄也是高病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尽管Takotsubo心肌病(TTC)可能突发心源性死亡,但临床表明心衰初始急性期幸存者其预后良好。 5.发病率:许多文献评估了本病的发病率状况,在疑似ACS(acutecoronarysyndrome)患者中确诊为Trc其发病率在0.7%一2.5%之间,并且本病好发于女性,有数据表明90.7%患者为女性,平均年龄为62~76岁。 三、Takotsubo心肌
6、病(TTC)发病机理 Takotsubo心肌病(TTC)发病机理是当前此病研究的重点,目前有关其急性发作而可逆的室壁异常运动的病理机制尚缺乏统一的认识,而国内现阶段多从冠状动脉结构异常、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痉挛、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或痉挛、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功能障碍、左室流出道梗阻机制、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脂肪酸代谢障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下是本病病理机制方面的最新探讨。 1.激素紊乱与女性高发:应激(包括心理和药物引起)是发生TFC的关键诱因,Manfredini等首次报道其为“礼拜一高发事件”,应激机制与“礼拜一高发事件”的观点是一致的,他认为礼拜一工作压力的开始导致了应激状态
7、发生。vonKnobelsdoff—BrenkenhofF等报道两例鼻部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引起的Takotsubo心肌病(TTC),推断出儿茶酚胺刺激是引起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当应激状态时测出血清儿茶酚胺明显升高,儿茶酚胺增高可致心内膜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而心脏最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即心尖部)区域最易受影响,导致左室心尖部一过性收缩功能损伤;Lyon等则认为,心肌和肾上腺受体分布不均,B受体在心尖部大量分布可以用来解释在高肾上腺状态下体内循环肾上腺素增多时T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