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oc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oc

ID:6393687

大小:4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12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兼论信访部门的地位与作用【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近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社会转型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然而,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力度的加大,社会上针对政府的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成为与和谐格格不入的音律,不仅影响了政府的日常工作,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期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它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不能放任不理,所以,必须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建立起群体性事件预防治理的长效机制,尽可能减少、避免群体性事件,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关键词】群体性事

2、件成因对策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规律表明,在人均GDP10OO-3000美元这一阶段,既是加快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出现的贵州瓮安“6·28”打砸烧事件,重庆、海南三亚、广东汕头、深圳等地出租车司机罢工停运事件,甘肃陇南“11·17”集体上访事件;2009年出现的湖北石首“6.21”群体性事件、广东番禺万人签名反对建垃圾焚烧厂事件、吴江市平望镇垃圾焚烧发电站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纠纷凸显,加大了矛

3、盾冲突、对抗的振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众自我保护、自身维权意识增强。加之,每个人的价值观、认知模式、人格特征等差异,从而在面对问题、矛盾或压力时不能从客观现实去体察问题所在、事情根源,不能正确地、理性地处理问题,继而出现过激行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一、群体性事件概念界定、特征(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在我国,人们在不同时期对群体性事件有不同的称谓,党政机关和学术界也从不同角度对群体性事件作出了界定。2000年公安部制订了《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明确提出了“群体性治安事件”9的概念。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转发

4、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使用了“群体性事件”。2005年7月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主持、中组部领导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向世界媒体公开使用了“群体性事件”的称谓:“当前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有些矛盾集中显现,并因此发生了一些‘群体性事件’”。[1]陈利华:《中国“群体性事件”10年增6倍》,《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7月31日1]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一定数量的群众参与实施的,采取游行、示威、静坐、上访请愿、聚众围堵、冲击、械斗、阻断交通,以及罢工、罢课、罢市等非法

5、手段,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群体性行为。[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5期2](二)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1、利益性。利益是从人的需要同物质世界的联系中产生出来的,它是指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保障条件。在群体性事件中,群众最关心的往往是一些与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看得到摸得着的具体的利益问题。比如2009年开发区某小区因开发商未提供相应面积的物业管理经营性用房,导致100多名小区业主围堵机关大门,要求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出面协调解

6、决。2、群体性。当前,我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形成了许多具有共同利益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不同的群体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具体利益、局部利益,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力争实现自身利益群体的最大化,从而使群体之间的矛盾呈多发态势。近年来,集体上访、围攻党政机关等群体性事件有逐年增多之势。。3、对抗性。在群体性事件中,不少人认为“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铁路”,因而明目张胆地封桥堵路,冲击要害部门,要挟党和政府,甚至不惜实施打砸抢烧等违法行为。对于公安机关的介入,闹事者常常有很深的抵触情绪和抗拒心理,对公安机关采取

7、的执法行为拒不合作,甚至辱骂、殴打执法民警,采取暴力抗法,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94、复杂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由过去计划经济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在群体性事件中,参与的主体成分复杂,每个“社会人”成分多样化,既有策划、组织群体性事件的骨干成员,也有附和支持的群众,甚至还夹杂着少数心怀鬼胎的危险分子。由于群体性事件现场少则数十人、数百人,多则成千上万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复杂性。5、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常常是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意想不到的地点突然爆发,来势迅猛,影响巨大,对社会心里产生强烈的

8、震荡,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立刻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平息、化解。近年来,由于通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以致群体性事件由过去的松散、程度低转变为结构严密、分工明确、组织化程度高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