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新标测试答案

语文课新标测试答案

ID:6386801

大小:4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12

语文课新标测试答案_第1页
语文课新标测试答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新标测试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姓名一、填空题。(30分)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4.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习作目标将原来的“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5.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

2、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7.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8.识字是阅读

3、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9.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10.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背诵和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一学段要

4、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二、单选题。(共10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C)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4.应鼓励学生在(A)锻炼口语交际能力,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C

5、、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A团结B合作C友爱D文明三、多选题。(共15分)1.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①②③④)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2.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④)。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3.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②④)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4.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①②③④)①

6、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2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①②③)的能力。①倾听②表达③应对④理解三、简答题(15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标对一、二、三年段的默读分别提出了什么目标?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速度

7、,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教学建议?答:(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问题分析及对策(30分)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作为教师

8、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