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

ID:63368089

大小:272.6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3-10-10

上传者:U-145318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1页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2页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3页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4页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5页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6页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7页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8页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9页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丰忠林校本研修报告册(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旬阳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报告册(课堂教学研修类)任教学校旬阳县赤岩初中教师姓名丰忠林专业职称中学一级教师主教学科语文起止时间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制-42- 校本研修报告册填写须知1、本报告册为教师完成一项校本研修(课堂教学研修类)任务的完整记录,一项校本研修的内容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一般为一年完成,由教师个人填写后报学校(小学报镇中心校)审核,作为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的依据(本报告评审合格视为完成当年校本研修学分,提供本报告之外的校本研修成果则累加学分),也是教师申报职称时所需的“校本研修任务总结报告”材料。2、文档用word输入,所填文字均为小四号宋体,用A4纸打印(可双面打印)。3、研修主题要认真选定,选题要小、新、活,尽量与本专业学科对口。报告中所有项目都要围绕研修主题展开,研究要严谨,内容要翔实,不可简单草率。4、严禁网络下载或拼凑,违者后果自负。个人校本研修材料目录一、个人信息二、个人校本研修方案三、校本研修过程记录1、读书笔记(2份)2、校本培训记录(2份)3、听评课记录(5份)4、反思式教学案例(2份)5、一课二上教学课例(1份)6、教学论文或教学总结(1份)四、个人校本研修总结报告五、校本研修成果一览表-42- 六、学校审核一、个人信息姓名丰忠林性别男(照片)职称一级学科语文联系电话15991952356邮箱地址852193850@qq.com二、个人校本研修方案研修主题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修价值由于我校近年生源质量不高,升学压力很大,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在省、市、县以及学校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探索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很有实在意义的一件事,但这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可以说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校学情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兴校为关键,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经过以上论证,我提出了本课题《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希望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实现学生两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和由传授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42- 研究目标借鉴国内外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应试学习状态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教育状态下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研究内容1、通过教研组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设计子课题为《自主学习方法探究与指导》和《自主学习与被动式学习的表现与差异》。2、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推进,对自主能力培养进行过程性实践探索,设计子课题为:1)《自主学习与课前预习性作业的布置与处理》2)《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3)《自主学习与课后即时性作业的布置与处理》4)《自主学习与课后总结性作业的布置与处理》5)《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6)《自主学习与教学评价》7)《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统计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42- 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规划设计阶段。选择研究方向,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第二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筹备开题论证会。1、按照时间表,在老师当中进行了培训,使老师们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性。2、在思想动员的基础上,老师们对学生们进行了思想工作和具体的学法指导。3、进入5月份,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0月,组织实验、研究实施阶段。第四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收官总结、交流推广阶段,预期成果撰写论文、总结报告、组内交流、校内展评。完成时间2015年12月三、校本研修过程记录1、读书笔记之一读书时间2015.03.15书刊名称给教师的建议文章题目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84年出版-42- 作者主要观点:教师的工作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要经常地评价自己学生的工作。在衡量知识质量(也就是劳动质量)时,教师的评价带有明显的道德意义。评价里包含着刺激,应当使儿童在这种刺激的影响下确立一种要学好而不要学坏的意向。通过这种评价,不应当使儿童对于人们怎样看待他(是爱劳动还是懒散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评价所能起的这种微妙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就是它一定要跟儿童的内在的精神力量结合起来。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的一种惩罚。如果由于学生不善于学习而给他一个不及格的评价,那就更糟:儿童觉得教师已经把他看得什么都不行,他就会欺骗和弄虚作假。学生不善于学习,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件起初的小事,那就会酿成大祸―――懒惰和散漫。读书心得体会:学习―――这并不是机械地把只是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道德关系。在这种关系里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教师的任务在于,要敏锐而巧妙地,坚持不懈而严格要求地培植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读书笔记之二读书时间2015.04.08书刊名称细节决定成败文章题目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汪中求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42- 作者主要观点:本书作者在担任CEO的三年时间里,将视野从专注营销转向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动作。作者以大量案例论述了“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这本书意在提示企业乃至社会各界: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要想做好、做强就必须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位才行。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可以把握了创新之源,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做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吧,相信你一定能成功。2、校本培训之一培训题目姜艳成长励志经历培训时间2015.3.7培训地点阶梯教室主讲教师姜艳培训课时2-42- 培训主要内容1、上学没有选择师范,而上了被认为吃香的财金学校。2、毕业后却分配做老师,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3、困顿与突围----我逆汉江而上。在平时工作努力,被赏识到中学。4、坚守与挑战-----我在一中成长。5、执着与梦想——我在追寻的路上。培训心得成长感悟:苦乐不在客观的事,而在主观的心。教书是良心活,面对孩子的眼睛,就是面对世界上最明亮的镜子。我校现在的教学条件今非昔比,应积极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充实自己,贯彻高效课堂观念,提高教学成绩,让家长学校满意。校本培训之二培训题目如何提高课堂朗读实效培训时间2015.4.9培训地点会议室-42- 主讲教师陈娟培训课时1培训主要内容一、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朗读作用重要性。二、目的内容:提高语文阅读兴趣。三、方法:1、分角色、群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2、文献法。3、个案法。4、经验总结法。四、步骤及方法:(1)申报课题。(2)问卷法。(3)设计研修方案:范读,利用多媒体跟读,多种形式并用。培训心得一、通过培训认识到朗读对学生的重要性。二、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具体内容选定适合学生的方法,以读带教,读中冶情。三、以后多准备朗读范例,多调动学生的阅读美文的兴趣。四、让学生参与朗读比赛,提高朗读整体水平。校本培训之三培训题目我们今天怎样当教师培训时间2015.8.28培训地点阶梯教室-42- 主讲教师李爱霞培训课时2培训主要内容一、讲述个人成长史。二、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1、要有正确的人生观。2、要有责任感。3、正视诚实的人生态度。4、踏实的工作作风。5、无私的爱心平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广施仁爱。6、职业幸福感。7、精湛的课堂教学。8、开拓创新。9、榜样力量。三、做一个思考型的老师。1、让孩子快乐的过好每一天。2、多试试,少我不成。3、培养学生一生爱用的好习惯。4、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培训心得1、听了李老师的成长史,让我懂得,要取得I成功,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还要有坚强的毅力。2、要努力做一名幸福的、合格的老师。3、努力提高自身技能。4、当一切成为过去,唯有爱永存,所以要对学生有爱心、成就。3、听课评课记录之一执教者蒋胜梅学科语文教学内容《再塑生命》执教年级八年级上课时间2015.3.13上课地点赤中八二班-42- 教学流程一、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导入新课《再塑生命》。二、出示教学目标。三、速度课文、合作探究:1、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海伦的生命是什么样子?2、沙老师对海伦的性格有哪些变化?3、沙老师用什么再塑海伦的生命?是怎样帮海伦再塑生命的?四、深层理解:讨论:读了课文,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老师?海伦是怎样的孩子?五、教师小结。(用投影)六、探究主题:文章的标题的含义?谈谈你的理解。七、学了本文有什么收获?评价与建议1、引导得当、能鼓励学生积极投入。2、教学重点突出,各环节过程流畅自然。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法引导。4、情感教育很到位,学生精神得到感染。听课评课记录之二执教者陈荔学科思品教学内容《理想之光、照亮征程》执教年级九年级上课时间2015.3.14上课地点九一班-42- 教学流程一、用理想造句导入:(让部分学生上黑板说)。二、让学生说说喜欢的理想名句及理由。三、检查导学案中预习部分,然后全体朗读答案。四、让学生谈理想,各抒己见,畅谈志向。五、合作讨论准备: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2、青少年如何树立崇高理想?六、分组合作、让学生上台展示。七、小结检测。八、总结收获。评价与建议1、教态亲切、不乏幽默。可俏皮又点过。2、准备充分,课前设计了导学案,学生查找资料细致,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解决问题。3、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运用高效课堂理念,教会学生学习。4、教会了学生答题的方法。听课评课记录之三执教者赵宗林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海燕》执教年级八年级上课时间2015.3.20上课地点八四班-42- 教学流程一、文艺委员起李白《宣州谢眺楼校书叔云》,学生齐背。二、以图片引入《海燕》。三、检查预习:1、让学生介绍作者:名、地、时、评、作。2、读生字词。四、学生听示范朗读。学生欣赏且完成:1、学生画出描绘暴风雨来临时画面语言。2、学生自由读海燕形象语句。3、抽查个别学生情感朗读。五、理解形象:用“我从____________句可看出一只____________的海燕。”描写海燕的形象。六、理解象征、对比手法,暴风雨、大海、乌云、闪电、海鸟分别象征什么?七、课堂小结。从内容、主题、手法上小结。八、以“我做勇敢海燕”为题写随笔。300字左右。评价与建议1、课前背诵古诗文的做法值得推广。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参与面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各环节紧揍,课堂容量大,高效且有效。4、注重学生情感朗读,个别学生读的声情并茂。听课评课记录之四执教者胡春红学科语文教学内容《音乐巨人贝多芬》执教年级七年级上课时间2015.3.29上课地点城关一中-42- 教学流程一、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聆听,试问听出了什么?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找出记叙线索?2、客人拜访贝多芬写了几件事?3、以不同角度看贝多芬。师生互动,共同展示贝多芬的形象。4、跳读描写贝多芬的句子,你眼中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抽个别学生说)5、学生慨括贝多芬的总形象。三、细读品味,深入分析贝多芬。1、生齐读外貌描写6—9段,反映了贝多芬生活窘迫、苦难、不妥协的意志。分两部分小组交流。四、写作指导:1、找出贝多芬说的话,给你的感触。(品读赏析)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请其他学生试解答。2、选取同学或老师描写形象。五、课堂小结,给学生赠言:扼命运咽喉做生活强者评价与建议1、课前音乐导入,新颖别致。2、教者嗓子悦耳婉转,声调抑扬顿挫,给听者以精神享受。3、教学过程紧揍、体现了大容量,高节奏的高效课堂理念。4、教师引导循循善诱、课堂气氛自由、民主,课堂气氛活跃。5、小组讨论、展示有待加强。听课评课记录之五执教者陈名菊学科语文教学内容《社戏》执教年级七年级上课时间2015.03.30上课地点城关一中-42- 教学流程一、导入《社戏》。二、让学生介绍作者。按“名、时、地、评、作”介绍。三、让学生读生字词。四、初读社戏:说说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件?五、你觉得社戏好看吗?各抒己见。六、精读“夏夜行船”找出“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用不同符号标出,学生情感试读。七、探寻社戏之美,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选择你认为写的美的句子,进行品读。八、自然环境描写与社戏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九、品社戏之味:跳读“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我,完成填空。“我喜欢________(人物)因他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小结本课。评价与建议1、一字经纬法的教法很成功,全课以“好”贯穿课堂,中心突出,主题鲜明。2、写作指导做的很好,教给学生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写景的方法。3、课堂结构完整,也体现了大容量,快节奏高效课堂模式。4、小组讨论、展示有待加强。4、反思式教学案例之一执教者丰忠林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时间2015,3.29-42- 教学内容《音乐巨人贝多芬》研究主题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公开教学参与者全县七年级语文骨干教师及教研室教研员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过程)式(方式)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知识与能力: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过程和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外貌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梳理引导中领会“理解是抵达心灵的钥匙”,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的良好品质;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在熏陶感染中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贝多芬的多重性格,从多角度了解贝多芬。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难点:品味贝多芬的语言及其疑难句子,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及他伟大的人格力量。教学方法:文献法、品读法、讨论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贝多芬画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名人播放一曲音乐《命运交响曲》,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苦闷—绝望---不屈---抗争)师:你对贝多芬了解多少?(多媒体显示贝多芬画像)生:贝多芬28岁时患上了耳疾,而且越来越严重。而他非但未放弃音乐,而且更加投入,他的大部分作品就是在这时产生的。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是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师:这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史诗般的巨作,贝多芬创作了6年时间,此时的他已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了二十余年,靠纸笔与人交流。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为人类酿制出玉液琼浆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板书课题。二、走近名人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轮流出示自己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读音:厌恶wù深邃suì门槛kǎn下颏kē重荷hè踌躇chóuchú-42- 词义:徒劳:无益地耗费劳力。踌躇:犹豫。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惹人注目:引起人们注意。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三、解读名人1、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学生品读课文,找出优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理解句子含义,感受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活动成果展示:(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2)“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音乐是心灵的颤动,是天籁之音,乐器奏出的是演奏者的理解。美是自然的,自然的美是最高境界。贝多芬在这里强调“我心里发出的”,表明他极度的孤独和无人企及的心灵震撼,从而也显示出音乐社会性的特点。(3)“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人在孤独的时候需要放松,自然中的一切都会激发你的想象。(4)“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换气出来。”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强烈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这是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但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5)“耳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幸即大幸。如果我们从容面对生活,生活会绽开笑脸。“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是他终生的伴侣。-42- (6)“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的精神感召而创作的。(7)“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2、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但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显示贝多芬画像)跳读课文,勾画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描写反映怎样的内心世界。(1)学生讨论明确:宽阔双肩: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拖着失效的助听器:经受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不拘小节。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上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悲剧一般的神情、包含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略带灰色的眼、长而笨重的鼻子、略带方形的下颌: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著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总之,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2)老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做3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42- 教学设计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四、结束语本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不屈的信念,人生道路上难免有凄风苦雨、险滩急流,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信念做桨、意志做帆。我们坚信——扼命运咽喉做生活强者教学实施【运用教学实录或教学情景描述的方式,记录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变化。】1、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聆听,试问听出了什么?2、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找出记叙线索?2、客人拜访贝多芬写了几件事?3、以不同角度看贝多芬。师生互动,共同展示贝多芬的形象。4、跳读描写贝多芬的句子,你眼中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节省时间,将描写贝多芬个性的句子抽读改为直接概括多芬的总形象)。3、细读品味,深入分析贝多芬。1、速读外貌描写6—9段,反映了贝多芬生活窘迫、苦难、不妥协的意志。(齐读改为速读、小组交流省略)。4、写作指导:1、找出贝多芬说的话,给你的感触。(品读赏析)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请其他学生试解答。2、选取同学或老师描写形象。5、课堂小结,给学生赠言:扼命运咽喉做生活强者(由肖像展示小结代替)。-42- 同伴建议【根据研修主题、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状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1、学生自主学习很到位,预习很成功,主要表现在对作者的了解、文中的生字词,课文内容的理解等。只是教学内容安排太多。2、学以致用、创意表达做的不够,像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应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创作实践。3、建议:删减部分内容,如品析文中难理解的句子可以放在下一课,重点将6-9段分析后就做创意表达。教学反思与改进设想【以学论教的反思,即依据学生学习状态——兴趣、交往、思维、目标达成,评论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步骤、教学方式策略、教学目标;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设想。】1、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过程中的几件事;整体感知贝多芬的个性特点,要有自己的看法、评价和体验。2、本课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讨论”。“讨论”体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和合作、探究性。讨论的中心话题是“课文中的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采取分组讨论法,学生的创造性概括应加以提倡,如:贝多芬才华横溢却遭遇命运的致命打击,他与世隔绝、生活暗淡,内心极度痛苦、寂寞、绝望,绝望中苦苦而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继续坚持音乐创作而成为音乐巨人。我看学生这个说法更吻合课文内容而富有独创性3、“质疑”也是这节课必不可少的一环。《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学生经过独立的自主阅读后,会有“自己的疑问”,这时应允许他们寻找合作伙伴进行研讨,仍然得不到解答的问题,则可以集中起来进行研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如文章最后,贝多芬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是一个透视贝多芬心灵的窗口,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似懂非懂。但本节课我就没有设置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加以对学生该方面的训练,让其学会质疑解疑,让语文课真正地鲜活起来!-42- 反思式教学案例(之二)执教者丰忠林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时间2015..4.10教学内容《邓稼先》研究主题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公开教学参与者黄刚石太灵赵宗林蒋胜梅陈娟向光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体会他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2.知识目标: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能力目标: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获得有用信息;组织材料表达观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 整体感受法、发现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因特网、书籍等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等科学家的事迹,了解奥本海默的有关情况,准备课上交流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视频资料(播放一组视频片断) (1)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2)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的热血青年奔赴抗战前线。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5)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2.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资料后有什么感想? 3.师:(激情导语)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这样的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而伟大的。“两弹元勋”-42- 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挺长,让我们展开竞赛,快速地、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更快!(自由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激情,一定是被感染、被感动了。请谈一谈你的感想! 讨论交流: 师:我发现几位同学都谈到关于邓稼先的精神令人感动,那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支持你看法的依据。 填空:邓稼先是一个的人。(从文中找出一些依据) 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邓稼先是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的。(三)深入探究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他领导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制;而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可以说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可他们两个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读第三部分,体会他们的性格,你觉得哪一种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1.利用你手中的资料和阅读课文所获得的信息先在小组中讨论,确立自己的观点。2.再分为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红方:邓稼先的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他踏实肯干,不计名利,更容易专心致志于研究工作,这必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举例居里夫人、诺贝尔等) 蓝方:奥本海默的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他锋芒毕露,善于发现问题,不畏权威,更容易突破学术的樊篱,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举例伽利略、爱因斯坦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辩论得很精彩,都表达出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其实,文中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对比着写,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当然,无论是邓稼先还是奥本海默,他们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体会感受。(四)拓展练习 师:正如我们开始讲课时所说的,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了一大批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邓稼先只是其中之一。他们当中每一位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学们不妨选取其中一位,写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五)作业:总结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总结: 1.写成语。2.摘名人名言。3.用一组排比句。4.体会一首歌。-42- 教学设计5.品味一首诗。6.仿写一个相仿事例。(六)板书设计教学实施【运用教学实录或教学情景描述的方式,记录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变化。】(一)导入  2.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资料后有什么感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挺长,让我们展开竞赛,快速地、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更快!(自由朗读)  讨论交流: 师:我发现几位同学都谈到关于邓稼先的精神令人感动,那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支持你看法的依据。 填空:邓稼先是一个的人。(从文中找出一些依据) 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邓稼先是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的。(三)深入探究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他领导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制;而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可以说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可他们两个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读第三部分,体会他们的性格,你觉得哪一种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1.利用你手中的资料和阅读课文所获得的信息先在小组中讨论,确立自己的观点。2.再分为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红方:邓稼先的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他踏实肯干,不计名利,更容易专心致志于研究工作,这必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举例居里夫人、诺贝尔等) -42- 蓝方:奥本海默的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他锋芒毕露,善于发现问题,不畏权威,更容易突破学术的樊篱,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举例伽利略、爱因斯坦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辩论得很精彩,都表达出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其实,文中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对比着写,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当然,无论是邓稼先还是奥本海默,他们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体会感受。(四)拓展练习 师:正如我们开始讲课时所说的,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了一大批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邓稼先只是其中之一。他们当中每一位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学们不妨选取其中一位,写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五)作业:总结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总结: 1.写成语。2.摘名人名言。3.用一组排比句。4.体会一首歌。同伴建议【根据研修主题、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状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1.文中所显示的作者的深厚语文功底应让学生有所体会,并学习其语言的表达。2.对于朗读能力的关注不够。课文虽然长了一些,但是可以选一些语言精彩的段落进行朗读训练,以体会语言,提高语文的朗读能力。3.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引导,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的活动而忽略了活动的主体——语文知识积累,那么,尽管学生有了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却失去了可以表达它的工具。 教学反思与改进设想【以学论教的反思,即依据学生学习状态——兴趣、交往、思维、目标达成,评论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步骤、教学方式策略、教学目标;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设想。】 我能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既重视了语文教育的特点,也注意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足之一是朗读能力的关注不够,不能把自主朗读光放在早自习,在课堂中也应该做大量的指导;之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关注的不够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力争达到语文知识教育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各方面和谐发展。-42- 5、一课二上式教学课例执教者丰忠林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时间2015.10.23教学内容乡愁研究主题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浅谈参与者黄刚石太灵陈娟赵宗林湛瑜向光艳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过程)式(方式)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二、展示教学目标。(课件)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所以,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简介(课件)三、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读乡愁(课件)师: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得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生:思念家乡师: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生:忧郁深沉师:通过听你觉得读时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生:稍慢师:对,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的朗读应该是稍慢且舒缓.师:要读好一首诗,不光要注意感情基调,还要把握什么朗读技巧?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师:第一、二小节语速稍慢,读出回忆。第三小节沉郁,读出生离死别的伤痛与失落。第四小节音调稍稍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思念,荡气回肠。-42- 另外,在朗读时,注意重音。比如在第一小节,那枚小小的邮票寄托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在读的时候要重读。现在老师示范读一下第一小节。师:下面几小节请同学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来朗读其余几小节。配乐朗读师总结:同学们朗读的非常精彩,很投入、很感人,下面我们来听听名家的朗读。(课件)四、师:通过朗读,我们心灵深处情感已经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者那淡淡的愁绪,我们仿佛也在慢慢体会,同学们让我们奏响第二乐章--含英咀华品乡愁师:我们知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他把乡愁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那么诗人运用了什么意象来表现乡愁?(课件)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生: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不可捉摸的乡愁。师:同学们回答很正确,作者抓住这四种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那么作者以什么顺序来组织全诗?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板书)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哪些具体的乡愁?生1: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与母亲分离,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生2:长大后,为生活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生3: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生4: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两岸分离(板书)师:同学们想像、表达都很好,诗的第四小节,与前三小节已有所不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板书)师:课文学到这时,我想同学们肯定有话想说,你最想对谁说一句话,说句什么话?生:我想对台湾同胞说台湾同胞,你们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生:我想对余光中说余光中先生,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师:大家说得很好,说出了我们华夏儿女的心声。祝愿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板书)五、师:中国人,天然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家被视为生命的本源。阔别六十八年后,余光中老先生终于回到了故乡。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可爱;离开国的时候,才知道国的可贵,一个人必须当一回‘浪子’,回头后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切。同学们”-42- 也许以后,为了追寻理想,你们也会离开故乡,甚至会远离自己的祖国,到那时候,你会对你的亲人、故乡、祖国说些什么么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乐章---说乡愁(课件)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话语让老师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在这节课结束前,让我们的脉搏再次随着乡愁的韵律一起跳跃吧!(课件)布置作业(课件)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长大后-------船票-------夫妻分别个人的思乡之情渴望祖国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早日统一现在--------海峡-------祖国与大陆分离普遍的爱国之情教学实施【运用教学实录或教学情景描述的方式,记录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变化。】师:我们今天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好的男同学把这首诗读一读(学生推荐,一男生起立朗读)师:读得不错,还没有学习,就读得这样,确实读得好女同学读得好的是哪一位?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一女生读)师:读得不错,清楚,也有一定感情,当然,要读得很好,还要深入读(教师范读掌声)刚才听了同学读了两遍,我读了一遍,你们感觉,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语调应该是明快的还是深沉的?(生齐答:深沉的)节奏应该是急促的还是舒缓的?(生齐答:舒缓的)语调应该是深沉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板书“语调:深沉节奏:舒缓”)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我想提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问题一】这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大家觉得它们之间的顺序能够改变吗?生:不可以!师:请说说理由生1:这首诗好像是按照从小到大,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师:你怎么知道是按时间来写的?生: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有一个时间的标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等标志明显师:还有没有理由?-42- 生2:我觉得是按照把“乡愁”比喻的事物由小到大排列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师:作比的事物是由小到大,她发现这个特点,好像也是存在的看看还有什么顺序?生3:我觉得感情方面它是层层递进的师:它是怎么层层递进的?生:先是对母亲的想念,那个时候母亲还在人世;然后是对新娘的爱恋,后来是对母亲离去的悲痛,我觉得这一段也为后面作了铺垫,借用这一段来抒发感情,因为大陆也是他的母亲从这个角度看,是无法改变顺序的师:她发现了这样一个感情发展的顺序特点大家同不同意?生:同意!师:我顺便介绍一下余光中他是大陆人,祖籍福建21岁离开大陆到台湾,台湾大学毕业又到美国进修,回来之后先后在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当教授,从60年代开始写了很多怀乡诗,这首诗是70年代写成的,据他说,写这首诗酝酿的时间很长,真正写的时候只用了20分钟原来,第一小节,写他小时候,读寄宿小学,不能每天回家,想念母亲,母子之思;后来结婚了,到美国进修,当时大概航空不发达采回坐船,借助船票回家探亲,夫妻之恋;后来母亲去世了,生死之别;最后,是关怀祖国的统一,是对祖国的情感,感情的升华,从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对祖国统一的关切,对祖国的眷恋这一点,他也说过:我后来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以及文化内容的整个祖国的眷恋师:同学们的水平很高,回答问题很好l【问题二】第四节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觉得“浅浅的”用得不好,我想改为“深深的”,好吗?师:请看,我这样一改就强调了台湾跟大陆隔离的状况,大家赞不赞成?赞成我的举手(一个也没有);不赞成的举手(哟,100%!)那你们说说理由,要说服我!生1:因为“浅浅”的海峡,比喻可以逾越的一种希望,作者的希望是有一天台湾可以回归嘛!师:回归?生:台湾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师:特别地纠正一下,“回归祖国怀抱”说法不妥香港、澳门被外国人占领了,后来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台湾曾经被日本人占领,抗战胜利后,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是中国人在掌权呢,不是外国人,台湾与大陆是“统一”问题,不是“回归”祖国怀抱的问题明白吗?这句话说得不妥当但是,她表达的意思很好,觉得用“浅浅的”,祖国统一就有希望生2:我觉得这是一种反衬方法,前面“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都是反衬,“浅浅的”反衬出那一代人对回归祖国的乡愁的深度-42- 师: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反衬作者乡愁之浓、之深还有没有?你们开始说服我了确是“浅浅的”好像更好,不仅是跟前面的用词取得一致,还说明台湾、大陆本来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的分裂完全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大陆和台湾一定要统一,一定会统一【问题三】我总觉得这首诗表达的意思较为含糊,诗人内心的思想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我改写一下,大家评一评怎样:小时候,乡愁是对母亲的思念,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对爱人的恋挂,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对亲人的哀悼,我在坟墓外头,母亲在坟墓里头而现在,乡愁是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师:怎么样?洪老师改得怎么样?众生:不怎么样师:我觉得还挺不错的那你们说说怎么“不怎样”?(指后排学生)来,那个同学生1:改过以后,感觉这首诗显得很浅显,不像原来那么有韵味,很难得到感情上的共鸣师:我觉得我改得不浅显还没有说服我还有谁说说?生2:我觉得原诗表达得更为婉转,让读者更能体会作者深深思念的感情改写后,虽然也有感情,但是少了那种耐人寻味的东西生3:余光中用四种事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洪老师直接说出对乡愁的思念,这样不耐人寻味,意思太直接了如果用比喻的方法,更能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那种思念的情感师:现在差不多能说服我了他说余光中借用了四个事物,耐人寻味,老师直接说出来了反而不耐人寻味生4:我说的和他们说的差不多因为诗本身就是一种韵味用直白的手法写出来就不叫诗了而且用比喻的手法,会更深刻师:诗歌这种文学作品,是越含蓄、越形象越好,直白就不是诗了,这是诗歌的特点是的,我的改句太直白了刚才那个男同学说得挺好,原诗借助了四个具体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乡愁,显得特别的形象,特别含蓄婉转、耐人寻味,这确实说服我了【问题四】还有一个问题:每一段第二句都有一个“是”,把所有的“是”全改为“像”,“乡愁像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像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像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像一湾浅浅的海峡”行不行?为什么?生1:老师上课前说过,作者写这首诗是酝酿了很长时间写的,如果改为“像”就感觉作者好像对这种情感不是特别深刻,可实际上,作者是被这种情感困扰了很久的,所以我认为用“是”更好一点师:这个没有说服我“是”就深刻,改个“像”就好像不深刻,这个好像没有道理谁再说?-42- 生2:我觉得改为“像”给人置身事外的感觉,用“是”就是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邮票上”“船票上”“坟墓上”和“海峡上”师:也没有说服我,可能这个问题有点难大家想想,有时“是”是可以改为“像”的:“我是一只小鸟”和“我像一只小鸟”是相通的“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跟“邮票”有相似关系吗?有没有?有哪些地方相像,是不是个比喻呢?这里不是比喻,其实是个省略句应为“小时候,乡愁是寄托在一张小小的邮票上的”,这里不能改,不是暗喻注意这一点,大家要朗读好,作者的感情发展是有层次的,要读出这种层次来请刚才这个女同学来读(女生读)师:不错,基础很好,但是还没有突出出来,特别是第三小节(师范读第三节,并且解说作者很悲伤师反复吟咏第三节的“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全诗,要求放声读,各自读自己的,不要齐读)师:再读几遍,背诵下来,我要检查师:会背了,请举手!(两女生分别背诵)师:不仅背得准确,而且朗诵得很好下课.同伴建议【根据研修主题、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状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蒋胜梅:语文教学领域存在着一种怪现象:我们经常把语文课教变了味儿,或者教成了历史课,或者教成了政治课,或者教成了科普课,唯独不是语文课,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这个问题到今天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语感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实施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二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也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背、多说、多写成套的语言,这是语感形成的基础。但是,仅有语感实践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由无意识的自发状态提高到有意识的自觉状态,还需要语感分析,即分析语言的运用,也就是在语境中品味语言这句话,为什么用这个词,这里为什么用这个顺序而不用那个顺序,为什么用这个材料而不用那个材料等等语感教学还要注意把握四个“结合”: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与思维训练结合,与审美陶冶结合,与语言知识传授结合。-42- 教学反思与改进设想【以学论教的反思,即依据学生学习状态——兴趣、交往、思维、目标达成,评论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步骤、教学方式策略、教学目标;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设想。】教学反思:《乡愁》是一首传世之作。这是一粒水晶珠子,内无瑕斑,外无纹痕,而且十分透明,一眼便可看穿。因此学生对这篇诗歌钟爱非常,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而它溶哀愁于物象的本领,更值得我们潜心揣摩。对于诗歌教学,要略讲,要多读。中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阶段,不去鼓励学生背诵,是十分可惜的事情。诗歌宜藏不宜露,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会明白诗歌的主旨。尤其对于现代诗歌来说,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再给予适当的激励,背诵就不会是苦差使,而会变成快乐的事情。对于文章的艺术、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都能熟练地背诵,教师再简要地引领,经过学生的思考、领会,要把握它也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背诵诗歌是学习诗歌的前提,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在今后新诗的教学中一定要好好把握。古今中外乡愁是亘古不变的游子心结。每每读到《乡愁》那不可名状的情绪就如姑苏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萦绕心间。改进设想:1、加上对人生各阶段的乡愁体验赏析。2、加上对乡愁诗改写的指导,可降低难度模仿一节。3、朗读指导可以点带面,压缩时间。改进设计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有幸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2、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能力目标: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累思乡的对联。情感目标: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主题,深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设想:自古以来乡愁为游子永恒不变的情结。关于乡愁的古诗词更是不胜枚举。在诗歌教学中穿插着诗词的背诵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抱影无眠唯落魄时梦归何地 凭栏不语最伤心处人在天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愁,是游子深切思念家乡挥之不去的情愫。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学生回忆相关诗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打风吹,每阵西风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就会把难以排遣的思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品味那浓浓的思深深的愁。-42-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余光中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他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相思之苦,如鲠在喉,余光中在台北仅用20分钟便写下了绝唱《乡愁》。正所谓“海上蟾生情共寄天边鸟倦念当归”三、朗读指导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强调: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2、指名读(强调:认真听,指出他的朗诵好在哪儿,还有哪些不够好的地方。)学生评价,并引出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①语速——稍慢②感情——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的呢?③重音④节奏(重音和节奏以第一节为例,引导学生把握。)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3、教师范读(配乐)(强调: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4自由读指名读(配乐)(强调:朗读的情感基调要和音乐相得益彰。)四、含英咀华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百年眷念波千叠一片冰心月九垓”四个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这些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学生小组讨论班级交流)邮票:少小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第一节写的是母子生离之愁,鱼腹雁足,此愁尚可聊加慰藉。(思念母亲情切切,感怀母爱意真真眷恋以往心潮涌,梦吟诗赋化忠魂)-42-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船票承载着劳燕分飞的新婚别愁。君问归期未有,何当共剪西窗。绵绵无期的相思之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情未了,幽曲夜难眠。)坟墓:少年也好,成年也罢,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再也无法叩开这一方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本节写母子死别之愁,阴阳路殊,此愁已是永恒的憾恨。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如银河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诗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五、能力迁移(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画面为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小节,配上一段抒情性的文字)(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孤眠旅邸,梦魂常逐故乡來。)六、推荐阅读余光中《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七、师生共同朗读(配乐)在诵读声中结束本课一、激情导入: 抱影无眠唯落魄时梦归何地 凭栏不语最伤心处人在天涯我们便有幸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品味那浓浓的思深深的愁。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学生介绍,教师最后补充)三、朗读指导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2、指名读(强调:认真听,指出他的朗诵好在哪儿,还有哪些不够好的地方。)学生评价,并引出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①语速——稍慢②感情——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的呢?③重音④节奏(重音和节奏以第一节为例,引导学生把握。)小时候-42- 改进实施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3、教师范读(配乐)(强调: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4自由读指名读(配乐)(强调:朗读的情感基调要和音乐相得益彰。)四、含英咀华、讨论交流。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百年眷念波千叠一片冰心月九垓”四个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这些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学生小组讨论班级交流)邮票:少小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第一节写的是母子生离之愁,鱼腹雁足,此愁尚可聊加慰藉。(思念母亲情切切,感怀母爱意真真。眷恋以往心潮涌,梦吟诗赋化忠魂)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船票承载着劳燕分飞的新婚别愁。君问归期未有,何当共剪西窗。绵绵无期的相思之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情未了,幽曲夜难眠。)坟墓:少年也好,成年也罢,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再也无法叩开这一方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本节写母子死别之愁,阴阳路殊,此愁已是永恒的憾恨。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如银河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诗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五、能力迁移,仿写乡愁(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结构,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内容,模仿“乡愁”诗,可写一小节至四小节不等,也可变换话题仿写。六、学生朗读自己作品(配乐),在诵读声中结束本课。黄刚:改进后重视了写作实践,将听、说、读、写结合的很好,但内容太多,有蜻蜓点水之感。赵宗林:导入新颖性不够,学生对回答的问题有时跑题,不过及时纠正,但有些费时。蒋胜梅:教学环节紧奏,板块设计新颖,但要注意各环节过度衔接。-42- 再次研讨反思总结这一节课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效果,虽然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落实,但上完后总感觉少了什么,原来缺少的是一种感染力。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朗读缺乏情感。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确实,我们的学生才十几岁,对这些离愁别绪并没有一种痛入心肺的感受。在课堂上我又没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引导,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深情哀伤的情感基调。    2、不必要的紧张使这节课上得很拘谨。站在讲台上整整20年了,情绪紧张使课堂少了些许灵动的东西,缺乏教学的机智,更少了一种教学的激情。由于这种紧张情绪的干扰,使课堂出现两处明显的失误,一是产生错觉,提前下课。二是收束本节课的配乐朗诵,本来是由老师朗诵的,因口误,多说了一句“让我们一起朗诵”,学生便一起朗诵了。学生参与朗诵,情感的表达未能恰到好处,使配乐朗诵缺乏感染力。    总之,这节课有得有失。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在赤中这个大家庭里,我的“得”会越来越多,我的“失”会越来越少。存疑与困惑1、学生厌学严重,布置的学习任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愿完成。2、高效课堂模式不被大多数学生接受,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习惯于被动接受。-42- 6、教学论文或教学总结论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摘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真知,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目标。杜郎口的高效课堂模式深受欢迎,课堂能成为学生展示的大舞台,他们这么成功我认为是自主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自觉学习,才会终身学习。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性会学创造时下,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灌输式课堂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寡味。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对这种语文教学现象作过生动的描述:本来十分感人的课文,一经老师“分析”,就被肢解得“体无完肤”,灵气飞动的文字变成了一大堆枯燥无味的“训练材料”,老师的填鸭式代替了学生的心灵感悟;文章固有的思想、情感、智力、审美等因素都被刻板机械的升学操练扫荡得无影无踪。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总之,“本来为了人的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在一切为了考试的运行机制下,异化为压抑人的发展的樊篱,和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以上现象让我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真知,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目标。杜郎口的高效课堂模式深受欢迎,课堂能成为学生展示的大舞台,他们这么成功我认为是自主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成了时代的呼唤,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在中学学习阶段,教师在真正体现“引导者”地位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教师从“教书匠”的窘境中解脱出来。下面就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增强“三自”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实施自学方案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增强自觉、自动、自主的意识。自觉,是要让学生有一种自我参与意识,自觉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主人翁的态度来从事学习活动;自动,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预习到复习小结,都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目标,自己做知识体系小结,自己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这样学生始终居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教师则适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疑难;自主是让学生成为驾驭知识的小主人,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思想下完成自学方案。二.教师要“三放”,培养学生自己设计自学方案的习惯。 -42- 教学应做到“三放”:放眼、放心、放手。“放眼”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未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开拓型的人才。而“放心、放手”则是指在具体组织、指导学生自觉学习时,不要大包大揽满堂灌,要相信学生能自学好,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学方案,并在全班交流,以便能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常言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计划安排。这种计划安排就是设计。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自学方案的习惯呢? 学生自学方案种类很多。如当天自学方案,周自学方案,单元自学方案,学期自学方案等。尽管种类不同,但设计每一种方案都必须明确三件事:(1)学什么;(2)怎么学;(3)什么时候完成。学生自学前就可以根据这三点设计自学方案。培养学生实施自学的习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学生注意新课预习。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如,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持提问的积极性。学生从不提问到产生疑问是一大进步,不断提问,不断解决,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语文科的预习一般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通读全文,对新教材有个大体了解;(2)细读课文,对词、句意、段意仔细揣摩;(3)再读课文,抓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对不懂的“字”打上问号,对似懂非懂的问题作标记,特别注意的问题标出重点符号等,以便上新课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或发问时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会学有目的,学有收获,从而尝到甜头,产生兴趣,形成习惯,调动预习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2.要学生注意旧课的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并及时复习旧课。复习可分散进行或系统操作。分散复习指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或一课一课用比较短的时间复习。系统复习是指对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也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系统地理解和消化过程。主要指单元复习、期中和期末复习。在进行系统复习时,要学生坚持利用比较集中的课外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如何进行系统复习呢?如,期中复习:重点要把握几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将书由厚读到薄,并翻阅错题档案,再现原有知识上的漏洞,以求深化理解。另外,要注意的是,学生对旧课的复习往往出现厌烦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学生对新课有较强的新鲜感,求知欲望高,而复习时间紧,需要掌握的东西又太多,容易劳累。那么,怎样使学生乐于复习呢?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如,(1)课堂展示 ,包括个人展示、小组展示、班级展示。 (2)师生互查  (3)自测。师生检查需要背、记的东西,互查互考,可促进学生知识的长进。自测是自己出题自己检测,时刻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3.要学生注意查漏补缺。任何学生在上课时,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不懂或弄错;也不可能在课堂上记住或巩固所学的全部内容。因此,为了真正巩固知识,在复习时对课堂学习中存在或遗留的问题进行查实补充和改正是十分必要的。-42- 查缺补漏首先要知道知识的”漏洞“在何处。学生在复习时不仅要有意识、有系统地查找知识漏点,还要在查找的漏点上作好明确的记号,如果在上新课或复习课时,遇到自己不懂、不清楚或有疑问的地方,也应有标记符号,以便课后补正。对于自己总感到学得不扎实、记得不够牢固的内容,或者自己觉得还需要再次学习的内容,也有必要进行加强和补充学习,因为这些内容有的已成为知识上的“漏洞”,有的则很可能转化为“漏洞”,通过补漏学习,已经理解透彻并记牢的内容,自己再作上“已懂”和“已知”的标号,如此逐项查证补实,直到自己觉得踏实时为止。三.教师要采用多种组织形式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为了有效组织学生的自觉活动,还需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特点,能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的组织形式。其中,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就是较好的一种。个人自学是在自觉作业前期活动中,以学生个人活动为主的组织形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和习惯。而小组学习主要是在改错、复习与小结等后期活动中,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进行能力迁移。在小组的安排上,要机动灵活,可大可小,以确保学习效果。四.教师要注意自学的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同步循环与异步循环相结合的自学指导方式,是使学生阅读和写作齐头并进的有效途径。在讲读教学中,都要采用同步小循环,异步大循环的指导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中一起探讨疑难,复查作业设计检测题,矫正错误,一起进行复习与小结。就某一个学习小组来说,这是同步小循环;就全班来说则又是异步大循环。同步,同在小组内对一些该解决的问题,该掌握的知识,该形成的能力,有统一的认识,有相同的收获,有一致的提高;异步,异在全班的每个小组起点不同,收获成果大小不等,拔高程度不同。五.教师要教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课堂学习固然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满足于利用课堂学习获取知识,就会造成很大的局限性,也会使学生形成狭隘的思想观念和僵化的学习方法,难以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学习成绩也就很难持续提高。社会、校园、家庭本身就是很好的课堂,也是获取知识营养的广阔空间。学生应走出第一课堂,迈入第二课堂的天地中,吸收营养,以弥补第一课堂学习的不足。要提高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外阅读很重要。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读规定的课外阅读篇目。阅读时要注意搜集积累典故、名句、妙段、巧语;看电视新闻联播时,在大脑中记下国内外大事,上网查找资料等。这些都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提高效率,效果当然就好。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语文价值的体现。自主性学习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先做简单的讲授、引导,然后让学生动手去实践,通过实践体会知识,并得以掌握;有些内容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书、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学习,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好现代的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及时总结经验,科学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42- 参考文献:1、高效课堂培训最新讲稿。2、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纲要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5四、个人校本研修总结报告学生自主学习要靠教师引领 一、课题的提出我国虽自古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远远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国家提出新课标新课改以后,才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实践,我们作为山区农村学校,在积极推进课改工作中早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住宿制中学生学习资源匮乏,无法上网查资料,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如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于是自2012年6月以来,我进行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语文课题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总复习教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我主要做的是总复习和文言文阅读两方面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工作。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筛选设定目标,自我寻找学习内容,自我确定学习方法与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在个人能力开发上最重要的目标。2、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精神被放在了首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把学生从过去单一接受型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推上多元化轨道。3、体验成功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有成功愿望,而且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多次成功体验可以促进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这里所指“成功”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尝试的结果,是生生合作互动,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结果,体验成功是学生进行学习内驱力,是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的根本动力。三、预期目标和效益1、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思维,个性思维,求异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2、通过自主学习,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钻研,使语文课堂教师的一言谈为学生的众言谈,激活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锻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42- 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知识为技能,变能力为素质,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理论、宗旨、撰写有关论文。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模式。3、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形式转变的衔接。4、研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关系。5、研究自主学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五、主要实验活动2015年2月——2015年10月阅读教学:整体阅读、强化预习讲读教学:注重整体,以问题强化理解阅读教学:整体阅读、重点感知讲读教学:重点部分以问题促学(上示范课)写作教学:增强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语文复习中的教师引导、自主整理话题作文的写作(上课、归纳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方法;读、写、练结合的习惯养成(问卷调查)进一步培养读、写、练习惯的养成归纳整理研究成果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讲座、经验交流)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归纳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相互交流经验、校内推广撰写总结报告、上交学校六、实验结果,教改之花盛开,课题研究结硕果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承接课题研究任务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语文学科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学校组织的学年调研考试中,成绩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排斥小组合作,合作和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开展的。自主学习中包含了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新世纪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我们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受到父母们的精心呵护,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惯,不懂得也不愿与人合作。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是仅仅靠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就迫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资源共享,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42-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就是学习的资源,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调整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思路,确定自己新目标。而以往的语文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学生采用的是被动的接受式,第二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意识淡薄,能力减弱。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需要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的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我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参加课题实验并撰写教学论文1篇5、通过实验提高了我的教学业务水平,教改能力和教学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师生过重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七、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本课题的选择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定为五个方面。五个方面目标顺应了世界课程发展大趋势,符合母语教学学科的特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但它也让第一线语文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标的达成,需要诸多因素的决定。就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而言,主要取决理念层面上的课程与教学思维的蜕旧更新,取决于实施层面上的职业角色的根本转换。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不改变,教学技术没有提高,课程改革很有可能变成一种走过场的活动,新的理念、新目标、新的教学方式如果不在实际中加以推广,落实,实验,那么,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被淹没在实际教学的汪洋大海之中。所以,如何扎实有序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教改实践意义: 一是帮助语文组教师在参与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尽快建立起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变革旧的教学方式,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课题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研究的结果也必须落实在课堂,这样的教学研究,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作用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三是变革传统教研模式,加强教研组建设。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变革观众式、事务式等的教研模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创设教师间相互交流切磋、促进了教研组文化;有助于改变教师只教不研、教研分离甚至教研对立的单一化角色,走向既教又研、以研促教、教研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角色,以促进教师成长。反思后大改变和实践更重要,我知道我还要继续沿着这条路积极摸索。作为一线教师,进行研究时明显感到缺乏理论指导,现有做法很难提升到理论高度。虽然做了很多,但一时的惰性没有及时地整理总结,丢失了很多一手资料。另外,由于缺乏统计学基础知识,课题组虽然采集了大量数据,但没能够很好地利用数据,数据分析不全面、不透彻,很多数据没能反应出更多信息。报告内容大致包括:报告标题、研究主题、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结论、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设想等,不少于2500字。-42- 五、个人校本研修成果个人校本研修成果一览表序号成果形式成果题目级别时间1论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校级2015.122总结报告学生自主学习要靠教师引领校级2015.123提供附件:发表的复印刊物封面、目录、文章;获奖的复印证书或文件、文章;课题提供立项、结题通知及结题报告(按“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法”计算校本研修学时)。六五、学校审核学校审核意见该同志的校本研修目标明确,过程具体,有很强的的操作性,听课记录与反思式案例真实,研究论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里面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研修总结完整,问题分析透彻,是一个很好的校本研修范例。教科研负责人:学校盖章:审核时间:年月日-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