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市喜洲镇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研究

云南大理市喜洲镇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研究

ID:6319184

大小:13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10

云南大理市喜洲镇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研究_第1页
云南大理市喜洲镇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研究_第2页
云南大理市喜洲镇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研究_第3页
云南大理市喜洲镇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研究_第4页
云南大理市喜洲镇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大理市喜洲镇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立项申请正文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现象研究AnAnalysisontheRecessiveDropoutPhenomenonof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inXizhou,Dali,Yunnan关键字:农村;初中学生;隐性辍学;权益侵害;社会互动Keywords:countryside;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recessivedropout;rightsviolation;socialinteractions一、立项

2、依据(一)研究背景与现状1.研究背景从2006年至2008年的3年间,政府实施决策,巨额投入,逐步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进程。至此,“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已成为现实,“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好学”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新阶段的历史任务。然而,在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辍学率有所下降而欢欣不已的时候,人们吃惊地发现初中阶段的辍学率仍然像噩梦一般驱之不去。消除了“学杂费原因辍学”以后,“非学杂费原因辍学”凸现了出来,成为免费义务教育后的辍学主流。“非学杂费原因辍学”使免费体制后的义务教

3、育面临辍学危机,而更大的危机在于隐性辍学的普遍存在和瘟疫般的蔓延。在当今教育中,奉行“唯升学教育”,即以升学为本,以升学率为唯一的教育目标,以标准答案为唯一教学标准,以能够升学的学生为优先教育对象,以有利于升学的种种方法为主要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升学有困难、甚至升学无望的孩子,他们受到的待遇是很糟糕的。有的被早早“劝”回家,等待发毕业证;有的虽然在学校,却得不到平等的权利;他们被定义为差生,长期被安排在教室的后边或旁边,得不到老师基本的关怀;他们被有意无意地给予心理挫伤,这种心理挫伤一般通过冷暴力、人格侮辱

4、、定势评价等方式造成。于是,他们厌学、畏学、闹学、恨学、逃学、弃学,他们没有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没有接受完整的合格的义务教育,他们是没有辍学的辍学孩子。面对这种种侵害,隐性辍学的孩子们还能“上得好学”吗?还能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吗?隐性辍学这一问题,无论是对显性辍学的催化,还是其自身的蔓延,都是对义务教育的重大威胁。隐性辍学学生群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些国内已有研究对教育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个以“差生”为核心、以厌学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辍学为最后归宿的学生群体16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

5、计划立项申请正文约占农村中学生总数的40%。兰靖,张念蒙.异化与危机——隐性辍学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虽然目前缺乏对隐性辍学学生人数的权威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通过隐性辍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厌学,来对该现象进行初步的估计。郑新蓉等人的全国性调查报告证明:“在小学生中有14%、初中生中有22%,高中生中竟有近31%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非常明显。”郑新蓉等:《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0.程刚、崔丽的调查结果也表明:“36%的中学生在

6、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程刚等:《“应试教育这条线越描越粗”》[N].中国青年报,2006.朱爱所等人的调查数据与此接近:“样本的厌学比例高达43%,并由此推断出厌学的比例大约在47%。”朱爱所等:《初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报告》[J].山西大学学报,1994.徐能义等人对包头市中学生146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筛查出厌学学生623名,非厌学学生837名,厌学率为4

7、2.7%”。徐能义等:《包头市1460名中学生厌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教育部在《二零零六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2006年全国初中在校生5957.95万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4341.86万人。若按40%计算,我国处于隐性辍学状态的学生总数高达4100万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据兰靖和张念蒙的研究表明,隐性辍学现象在云南(尤其是农村地区)极为突出。同时,小组成员在2010年暑假对大理市喜洲镇的两所中学进行初步调查后,发现隐性辍学现象在当地中学中较为普遍。辍学是一

8、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一个从隐性到显性的变化过程。如果厌学情绪得不到纠正、学业困难得不到帮助,就会出现缺旷、迟到、早退等现象;如果偶尔的缺旷、迟到、早退不加控制,就会演变为经常性的行为,逐渐积累便达到了“课时辍学”,也就是辍学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隐性辍学现状的严重性必须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然而,普遍存在于中国农村地区初级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