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负数第2课时教案.doc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负数第2课时教案.doc

ID:62785487

大小:8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5-27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负数第2课时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负数第2课时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负数第2课时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负数第2课时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负数第2课时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负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概念原理:正号和负号,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读法、写法;(2)思想方法:数形结合;(3)能力素养:数学化、符号化。内容解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并且已经学习了负数的初步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课是《负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学生们将迈出认识负数的重要一步,直线上的负数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起点、行走方向、行走距离等生活概念与数轴上的点以及相应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教学目标(1)能够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2)使学生通过情景迁移学习知识,掌握

2、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3)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结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目标解析(1)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3)把一个实际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直观模型,再把这个直观模型“还原”为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确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3、教学难点】能通过直线判断数的大小,建立实际问题的数轴模型。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问题1】(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数的经验为学习在直线上表示负数打下基础。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2)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直线上的负数。探究新知【问题2】(1)上图中的四个同学以大树为起点,分别

4、向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它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2)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你能试着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后的情况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方法,初步认识直线上的负数,培养独立思考习惯与实践操作力。预设师生活动:(1)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2)组织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汇报。(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预设:先画一条直线,确定好起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在直线上确定大树和学生们的位置。 在直线上表示出0、各个正数和负数。教师总结:用

5、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0、正数和负数的数线叫数轴。【问题3】(1)仔细观察数轴,你有什么发现?(2)从中你有什么体会?(3)你能试着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吗?设计意图:通过2和-2、4和-4的对比,明确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离起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侧,渗透2和—2、4和-4到0点的距离是相等的。预设师生活动:(1)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然后教师找各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并共同完成。(2)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总结:所有的正、负数都可以在数轴

6、上找到它的位置。课后检测1、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在直线上表示数”的掌握情况,并学会用在直线上区分正数和负数。2、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正负数的意义和在直线上表示数”的掌握情况,并学会利用正负数的意义和在直线上表示数解决实际问题。3、体育达标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如下: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如果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以达

7、标的个数为标准,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设计意图:综合检测学生对“正负数的意义”的掌握情况,并且能够灵活加以运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也十分紧密。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教师在关键处给予及时、必要的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