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伤寒病人的护理教案资料.ppt

最新伤寒病人的护理教案资料.ppt

ID:62619558

大小:68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5-14

最新伤寒病人的护理教案资料.ppt_第1页
最新伤寒病人的护理教案资料.ppt_第2页
最新伤寒病人的护理教案资料.ppt_第3页
最新伤寒病人的护理教案资料.ppt_第4页
最新伤寒病人的护理教案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伤寒病人的护理教案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主要的严重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均是传染源。病人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伤寒病人在潜伏期时称为潜伏期带菌者;排菌期限在3个月以内称为暂时性带菌者;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成为主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体污染的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等传播。(三)人群易感性:人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与抗体效价无关。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四)流行特征:本病终

2、年可见,夏秋季节多。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热带、亚热带多见。散发为主,部分地区仍有爆发。临床表现和临床类型.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分为4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一)初期病程第一周。起病缓慢,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发热;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随病情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在3-7d内高达39~40oC。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二)极期病程2-3周,常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1、发热:稽留高热,发热持续10-14d。2、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伤寒面容(无欲征)。3.循

3、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或重脉。4、玫瑰疹:淡红色小斑丘疹,病程7-14d,压之褪色(充血性皮疹),10个以下,分批出现,多见于胸腹部,2-4天内消失。5、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部不适等。6、肝脾肿大:(三)缓解期病程第4周,体温逐渐下降,各项症状好转,但仍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四)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并发症(一)肠出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饮食不当、腹泻为诱因。(二)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多发于回肠末段(三)中毒性肝炎,40%~50%,常见于病程第1~3周。(四)中毒

4、性心肌炎病程2~3周,严重毒血症者。(五)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常见于病程第1~3周。(六)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主要由继发感染引起。辅助检查1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可减少或消失2细菌学检查血培养:是本病最常用的确诊方法骨髓培养与涂片粪便培养尿培养3肥达反应抗体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第3~4周阳性率最高O”抗体出现较早,消失快;“H”抗体出现迟,持续时间长诊断(一)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地区、季节,预防接种史及与患者接触史等,有参考价值。2、临床表现:伤寒六大主征:为诊断要点(1)持续高热(2)相对脉缓(3)伤寒面容(4)玫瑰疹(5

5、)肝脾肿大(6)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3、实验室检查:WBC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反应阳性。确诊依据是检出伤寒沙门菌。治疗(一)一般治疗1、隔离与休息:消化道隔离,彻底消毒粪便,发热期绝对卧床休息,以免诱发肠出血、肠穿孔。2、护理与饮食:注意体温、脉搏、血压、腹部情况及大便性状变化。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的饮食。3、对症处理:高热者不宜药物降温;便秘者禁用泻药;腹泻者忌用鸦片制剂;腹胀者忌用新思地明;少量短疗程激素。(二)病原治疗1、喹诺酮类:首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体温正常后继续10~14天;婴幼儿及

6、孕妇不宜应用。2、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疗程10~14天;3、氯霉素:成人1.5~2g/天,分3~4次口服,退热后减半,再用10~14d。注意血象变化。(三)慢性带菌者的治疗1、氧氟沙星0.3,一日两次,疗程4-6周;2、新诺明一次2片,一日两次,疗程1~3个月;3、氨苄西林3~6g/日+丙黄舒1~1.5g/日,连用4~6周。4、内科疗效不佳、合并胆道炎症、胆石症时可手术切除胆囊。(四)并发症治疗1、肠出血:①严格卧床、禁食水或少量流食;②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止血药物④输血⑤外科手术2、肠穿孔:①禁食水,胃肠减压②水电

7、解质及热量—抗休克③腹膜炎治疗—抗菌素④外科手术3、中毒性心肌炎:①激素(有效抗菌素应用下)②营养心肌药③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伤寒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释放大量内源性致热原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耗过多而营养摄入不足有关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发热期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至退热后1周后逐渐增加活动量。2、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退热期间给易消化的高热量无渣或少渣、少纤维素、不易产生肠胀气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病人食欲好转,可进软饭,切忌暴

8、饮暴食或进食生冷、粗糙、不消化的食物。(二)病情观察观察热型、生命征、面色、便秘、腹泻、腹胀观察大便颜色、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