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54143
大小:92.2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06
《劳动合同没有骑缝章,真假合同难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档典型案例案例:劳动合同没有骑缝章,真假合同难辨l案情介绍加拿大籍员工许某于2011年7月29日与英国某著名品牌(上海)有限公司A签订了一份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担任高级采购经理一职。合同期限从2011年9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每月工资为60000元人民币,每月伙食报销7000元人民币、住房补贴7000元,2012年9月3日A公司以“不诚实、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单方面解除了与原告签订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许某认为上述解除理由是没有任何法律和事实根据的且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相背离的。A公司的解除行为严重侵犯了许某的合法权益。故而,许某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违法解除的赔
2、偿1305000元。l争议焦点本案的最大疑点在于劳动者许某手持一个版本的劳动合同,A公司也手持一个版本的劳动合同,而且两个劳动合同之间的核心条款差别很大,都没有骑缝章,到底该依据哪个一个版本的劳动合同为准来判决。许某A公司13/13文档4.3员工的每月基本工资可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员工的晋升情况(如果有的话)及公司对员工个人表现所作的年度评审每年加以百分之十以内的调整,依据双方签订的有关目标管理协议。4.3员工的每月基本工资可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员工的晋升情况(如有的话)及公司对员工个人表现所作的年度评审加以调整。9.5按照双方每年签订的有关目标管理协议,员工不能胜任工作
3、。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通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9.5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11.1员工承诺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无条件遵守本合同页首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反之,公司亦然。此款若与前面条款存在差异,以此款为准。任何一方若单方面解除本合同,应支付给另一方双倍代通知金和双倍的经济补偿金,均以实际工资(含津贴)计算11.1本合同未尽事宜,或与国家法律规定相悖的协议事宜,按有规定执行。13/13文档许某坚持认为:A公司考核员工工作情况必须要严格按照“目标管理协议”来且任何一方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则应支付给另外一方双倍代通知金
4、和双倍经济补偿金。而A公司坚持认为对许某的考核依据是公司的年度评审,且根本没有所谓的双倍代通知金和双倍经济补偿金。l案例分析本案经过仲裁、一审、二审历时两年半时间(注:因为外国人原因且案情复杂,本案一延再延)才结案,最终,法院既没有采信许某的劳动合同版本,也没有采信A公司的劳动合同版本,而是采信了外国人就业登记管理中心备案的一份劳动合同来判案的。幸运的是该份备案合同与用人单位手持的合同相一致。进而,二审法院最终作出了驳回许某全部诉求的判决。通过本案,我们可以看出,合同的骑缝章是多么重要,如果当初加盖了骑缝章,则劳动者可能就不会再恶意诉讼公司了。专家锦囊劳动合同是联系员工与
5、用人单位之间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纽带。劳动争议诉讼之中,排在第一的证据就是劳动合同了。有鉴于此,用人单位在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哪些用工方式可不签劳动合同13/13文档境内的用人单位、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用人单位单位使用在法定就业年龄内且与其他任何单位均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存在一些特殊的群体,《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其并未要求必须订立劳动合同:1、在校学生实习,签订实习协议;2、退休返聘人员、下岗、协保、内退,签订劳务协议;3、非全日制用工,可不签书面劳动合同;4、非家政公司派遣(家庭雇佣保姆)、摄制组雇演员、筹备处雇
6、佣临时工等,签订劳务协议。二、用人单位高管是否需要签订劳动合同这个需要视情况而定。对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关系既可以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还可以适用《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依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并没有对职务高低人员的要求,即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并没有将用人单位高管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的,也就是说不管职位高低均适用劳动合同法。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应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就可能会承担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需要区分对待:1、对那些虽有股东身份,但是并没有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人员,可以不签劳动合同;2、13/13文档对那些非股东而被董事
7、会聘任过来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聘任协议(也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章程等文件作出相关规定)来代替劳动合同,不一定要另外签订劳动合同。1、对于用人单位中的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要特别提醒用人单位HR及时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一旦出现未签劳动合同纠纷,用人单位就会非常被动。2、对于负责保管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人员,其本人的劳动合同应该由其他人员负责保管,相互制衡,方为安全。2013年5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与黄浦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分别发布了年度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和调解仲裁白皮书。该白皮书显示,一些公司高管利用地位优势过渡维权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