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4850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警惕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警惕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趋势 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势头仍未扭转。按银监会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265亿元,连续第六个季度上升;同比增长20.15%,为最近三年来的最高值。不良贷款率为0.96%,比上季度上升了0.01个百分点,达到近五个季度来的最高水平。中国银行业曾经引以为傲的不良贷款双降趋势已告终结,未来需要面对的是愈发严峻的资产质量考验。实际上,作为一个亲经济周期的行业,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同宏观经济的变化息息相关。中国经济从2011年初以来逐渐进入下行周期,单季增速迭创新低,必然会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反弹和资产质量的恶化。从
2、历史经验来看,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拐点通常要比经济增长拐点滞后1~2个季度。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落至7.7%,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9%,这也预示着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将会继续恶化。事实确实如此。经济下行压力向银行业的传导,已经导致银行业风险管控压力的上升。从区域来看,新增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于市场经济较活跃、中小企业较密集、外向型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如浦发银行一季度末的逾期贷款约170亿元,较年初增加约423%,其中新增部分约有25%来自温州与杭州两个分行,且一季度逾期生成的范围在江浙地区有所扩大。从行业来看,钢贸、造船、钢铁、煤化工、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以及
3、出口加工型行业的风险更为明显,并且呈现出由单一客户向担保圈的客户群蔓延、从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从公司客户向个人客户蔓延的趋势,甚至一些央企子公司也难以幸免。从领域来看,虽然政府融资平台目前静态风险较小,但经营性现金流还款来源相对较少,借新还旧比重较大;而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不良贷款渐呈上升趋势,后续风险应予以关注。此外,近两年来理财和信托等融资性表外业务发展迅猛,其中部分业务依靠短期资金滚动对接长期投资,存在期限错配问题,未来也可能会对资产质量形成压力。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早就给出过警示。2011年,惠誉驻伦敦高级主管福克斯曾预测“2013年年中之前
4、中国有60%的几率爆发银行危机”,其判断主要基于中国银行业在过去几年的天量信贷所可能导致的产能过剩、泡沫破灭、资金链断裂等后遗症。目前时间已过,中国银行业却并未出现危机迹象,但我们如果因此而放松警惕的话,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追悔莫及。根据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显示,2012年末,4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余额分别为15093亿元和528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8%和46%。关注类和逾期类通常被视为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这也预示着不良贷款未来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2009年和2010年大量投放的中长期贷款将会在今明两年集中到期
5、,届时可能会出现违约率的暴涨;而从更长期限来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对贷款需求减少,分子分母的反方向变化必然会引起不良率的攀升。当然,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一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仍然高达292%,接近银监会150%标准的两倍,应该有比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自从本轮股份制改革以来,银行业尚未经历过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现在,风险加剧,山雨欲来,商业银行必须将防范信用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功课来做。首先,应该严防重点领域风险,妥善化解存量风险。商业银行要坚持“有保有压”,在支持社会合理融资需求
6、的同时,继续加强重点领域、行业和地区的风险防控,化解产能过剩行业风险。继续执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政策,妥善应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房贷要求,严格监管房地产信贷和其他形式的融资风险。妥善化解相互拖欠和相互担保严重的企业风险,防止资金链断裂。4其次,进一步完善风险组织体系和管理工具。商业银行应按照全面、平衡、有效的风险管理战略,贯彻稳健、创新的风险偏好,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时揭示风险隐患并督促整改。统筹运用评级、限额、分类等各类管理手段,控制风险总量及高风险行业和客户的风险敞口。全面做好
7、资本管理高级计量法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最后,积极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工作。针对逾期贷款持续上升、新发生不良贷款有所增加的形势,商业银行应继续坚持审慎分类、增提拨备的政策,同时加大对不良贷款、逾期贷款及清收处置工作的考核权重。应注重第一还款来源,强化到期贷款的催收管理,不得违规办理重新约期、展期业务,更不能以变相的借新还旧来掩盖风险。进一步加大可疑类、损失类贷款核销力度,并对已经核销的不良贷款展开及时追溯。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