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边城》田园牧歌中丝丝忧伤根源

探究《边城》田园牧歌中丝丝忧伤根源

ID:6244369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探究《边城》田园牧歌中丝丝忧伤根源_第1页
探究《边城》田园牧歌中丝丝忧伤根源_第2页
探究《边城》田园牧歌中丝丝忧伤根源_第3页
探究《边城》田园牧歌中丝丝忧伤根源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边城》田园牧歌中丝丝忧伤根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边城》田园牧歌中丝丝忧伤根源  沈从文的《边城》展示了一个充满人情美、人性美的田园牧歌的理想家园——茶峒,在美的展示中总隐隐透出那幽幽的伤感,虽不那么强烈,但却实实在在,让人无法忽略又无可奈何。那丝丝忧伤的根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了翠翠爱情的悲剧,也是作者创作时处境的反映。一、翠翠爱情的悲剧源于理想与现实的不统一翠翠的爱情悲剧在文章的开始就有了两处伏笔:作者在开篇就交代了她的父母为了爱而殉情,这暗示了她爱情的悲剧结局。文章中我们发现边城这里的军民关系非常融

2、洽,一营驻兵除了号兵每天上城吹号玩,其余仿佛并不存在,节日里戍兵们放鞭炮、放鸭子与民同乐,杨马兵还是爷爷死后翠翠唯一的靠山和信托人。就在这种融洽的军民关系中,翠翠的父亲还是在军人的荣誉与爱情两难中选择了自杀。这说明理想的军民关系与现实的军民关系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那种差距是用死亡来填补的。4第二处伏笔是在第二部分开头,作者描写了一场春水泛滥的场景,表现了在自然面前,人们面对不幸的无可奈何。这种不幸的场面描写在自然美的描写中很罕见,但就这一处就足以表明在世外桃源式的茶峒里仍然有悲剧发生,仍然有人力不可控

3、制的不幸发生,这也暗示了翠翠爱情悲剧中的那份无可奈何——天保的死阻碍了她爱情的发展。茶峒不是世外桃源,翠翠的爱情也不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中发生错位,这种错位是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这段描写写出了翠翠的灵性、纯真、超凡脱俗,

4、天保认为她“像个观音样子”,傩送认为她“长得很好看”。无论是较现实的天保,还是有浪漫气质的傩送,都把自己理想的“情人”设定在翠翠身上。而现实中,天保担心翠翠太娇,怕她只是个能听他唱歌的有情人,而不是个照料家务的好媳妇;傩送却因为哥哥的死迁怒于爷爷——“只是老家伙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老是他弄死的”,并且傩送在长久的等待后得不到翠翠的回应——“翠翠向竹林里跑去,……这件事从傩送二老看来,前途显然有点不利”。4翠翠与傩送除了有一次心灵的交汇:傩送月下唱歌,歌声把翠翠的灵魂轻轻浮起,其他时候俩人的感情都是

5、错开的。这种错位,除了命运的作弄外(天保死亡),还由两人的生活经历的不同造成的。翠翠一直生活在小溪边古塔下单户人家,身边除了70多岁的爷爷,只有一条黄狗,虽在渡口接触到来往的渡客,但渡客只是匆匆的过客。她在自然的怀抱中成长,感情的发展较迟缓。而傩送则生活在热闹、人员繁杂的河街的吊脚楼里,而且父亲为了训练他们兄弟的人格,轮流派遣他们各处旅行,因此有丰富的人生经历。16岁的傩送与13岁的翠翠第一次相遇,一句“大鱼咬你”触动了翠翠的少女情怀,但此时的翠翠情窦未开,只是有了另一件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事——“傩送

6、二老”的名字种入心灵。两年里,翠翠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关注新娘子的花轿,或采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在与顺顺和大老的接触后,4借助“青浪滩”吐露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心思,只是爷爷未能理解。其实,此时翠翠的“心上人”并不是二老,而是一个“大鱼咬你”的“傩送二老”的影子,因为第三个端午节来临时,二老来邀请祖孙两人看船时,“翠翠不明白这陌生人的好意”。等二老与心中的影像重叠时,翠翠却听到稀奇事情——碾坊陪嫁,而此时的二老也知道了哥哥的心思。翠翠与傩送两人心灵将要相通时,外界的干扰(碾坊陪嫁、大老死亡)又让两颗心

7、分离,翠翠继续在自然中酝酿自己的情感,遇到傩送害羞得逃离,而傩送的心在哥哥的死亡面前渐趋平静,一个在理想之中品味爱情的滋味,一个在现实面前徘徊等待,终于在错位之后留下了一个不知是希望还是幻灭的爱情结局。理想与现实的不同处境暗示了他们爱情悲剧中的不可忽视的外在阻力,理想与现实的爱情差距又是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由此产生的丝丝忧伤让读者既唏嘘不已又无可奈何。二、作者塑造了理想乐园,那丝丝忧伤是现实黑暗与丑陋的流露《边城》发表于1934年4月,此时,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硝烟弥漫的时候,蒋介石建立的国民党反动派正

8、在进行军事和文化围剿,全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而1933年底苗民发动叛乱,正直、善良的老百姓在“现代文明”的侵蚀下变得堕落与丑陋。在现实的黑暗与丑陋面前,沈从文塑造了一个没有斗争、只有友爱、自然健康的生活乐园——边城,他用边城中的人事景启发人们去认清真善美,从而实现民族精神重塑的理想。但作者所处时代的黑暗现实仍不知不觉以丝丝的忧伤呈现于田园牧歌的边城里,这是由作者写作时处于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归根结底,《边城》中幽幽的伤感来源于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理想与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