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徐州市二检数学分析.doc

2011徐州市二检数学分析.doc

ID:62413023

大小:2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27

2011徐州市二检数学分析.doc_第1页
2011徐州市二检数学分析.doc_第2页
2011徐州市二检数学分析.doc_第3页
2011徐州市二检数学分析.doc_第4页
2011徐州市二检数学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徐州市二检数学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2011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分析及下阶段复习建议一、总体情况(一)难度系数文 科理 科摸底考试0.380.43一 检0.430.53二 检0.320.402010年高考0.41(0.46)0.55(0.58)(二)试卷评价1.能够严格遵循《考试说明》,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查。《考试说明》中的8个C级知识点,在试卷中均进行了考查,且大部分均出现在中档题上。2.注重回归教材,许多试题来源于教材或改编于教材,如第1~7题,第9,13,14,15,16,17,19题均可从课本中找到原型。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2、试卷特别注重通性通法及常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几乎渗透在每一个试题中。全套试题涉及知识点多,注重综合交叉,重视内在联系,如填空题第13题将平面向量与函数最值、基本不等式、导数紧密联系;第12题将平面向量、平几、解几浑然一体、小中见大;第20题将函数、导数、方程、不等式有机融合,融为一体。4.本套试题情景新颖,第8题以集合逻辑为背景,第11题以三棱柱拼接成长方体为背景,第16题在四面体表面作垂线,第18题以知识存留量为函数模型,第20题以三个函数为背景,不落俗套。许多试题看

3、似熟悉、差异很大,貌似容易、深入困难,好像陈题、却有新意。仔细研究,回味无穷。5.全套试题运算量大,考生普遍感到试题较难,时间来不及,如第6,9,10,12,13,14,15,17,18,19,20题。运算量大不仅仅是表现在数字计算上,更多的是反映在对三角函数式(如第15题)、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如第12,13,20题)要求高,表现在方程、不等式的等价变换量大。表现在以形助算(如第17,18题)、以推理助运算(第19,20题)、以思维助运算(第18,20题)等高层次运算量大,最后两题即使有思路能解决第一、二小问,终因速度慢、时间紧而无

4、法完成。(三)各单位得分情况地区市区丰县沛县铜山睢宁邳州新沂贾汪全市文科49.8848.9048.8762.0142.9250.7247.0856.5950.60理科85.275.0879.9296.3471.4782.9172.1985.5080.48二、答题分析(一)填空题1-6题,均分为21.77,难度系数为0.73(市区样本统计,以下同)。第1题考查复数概念与运算,第2题考查集合的运算,第3题考查统计茎叶图的概念,第4题考查算法流程图,第5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计算,第6题考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也就是说

5、,这前六题均是基本概念、公式及运算的简单运用,即对学生纯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从问卷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全错或只对一、两个。六题中出错率更高一些的是第2题和第6题,这两题比其他四题对学生有稍高些的要求,分析问题要细致,且有一定的转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10题,均分为7.66,难度系数为0.38。第7题是三角函数题目,考查三角函数周期性,但在实际解题中,学生往往抛开三角函数,画图进行求解三角形,题目难度不大,得分相对较高。第8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命题的认识,外加数形结合。主要是要读懂题目中“是的必要条件”,弄清谁是谁的子集问题,

6、接下来就是画出正确图形即可求解。多数学生把命题理解错了,得到错误的答案,还有把当做,导致结果出错。第9题考查的是圆锥曲线中抛物线的定义及中点坐标公式,找到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即可求解。学生错误主要是运算出错,有少数学生书写不规范。第10题考查的是分段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借助指数函数的图象或是换元法找到值域,解题过程很繁琐。本题错误较高,大多数错误在于区间端点出错,错写成闭区间,应为开区间,还有不少学生忙中出错,区间写成(-,-1)等错误形式。11-14题,均分为2.91,难度系数为0.15。第11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关键

7、在于将表面积最小转化为底面周长最小即可确定以,中点连线为底面截痕。学生出错原因有二:一是审题不清,未注意到“平行于某一侧面的平面去截”,水平截该三棱柱产生错误答案28;二是空间想象力差,未能将三维问题降至二维,转化成平面几何解决。第12题考查直线与圆及圆锥曲线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利用常规解法,通过设动点(2,),进而表示出直线,求交点,花大量时间仍未有正确结果。而由于定点与动点的位置无关,将的位置特殊化即可化简问题。第13题考查平面向量、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知识点,关键在于挖掘这一条件建立的关系,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学生挖掘共线条件

8、有难度,多错误于想当然的认为时最小,而得错误答案,另外计算能力差也是导致错误的一大原因。第14题本题考查综合考查数列通项及递推数列的知识。难点在于发现每行第一个数之间的递推关系,构造等差数列,求通项,进而求得,故。误填者多未找到正确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