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0197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A技工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教育,以培养汽车维修企业第一线能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技工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笔者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行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镰程开发
2、、课程结构和教学内窖改革根据汽车维修行业的专家对汽车维修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和岗位职责的要求分析和意见,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和意见,将汽车维修专业原理性的学习内容和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按照职业能力需要和汽车的各个功能系统不同,整合成了7个专业模块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专业模块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采取了“1/4”的上课模式,使模块课程的内容、进度上与理论教学同步。2.教学方法改革5模拟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环境的现场教学是模块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都在实训室现场完成。教师可以在现场形象、生
3、动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讲理论时能够让学生看到实物,教师在实操上手把手教学生动手操作,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贯穿安全、职业素质教育。3.师资队伍改革首先打破了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界线,共同承担一个班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专业课程,培养既要懂得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其次,在社会上招聘有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扩充汽车专业师资队伍和调整专业教师队伍结构。4.教学考核方法改革一是学校的检验。既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程序,又考核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创新能力的初步形成情况,制定评分细则,全方位加以考评。二是社
4、会的检验。学校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技术考核鉴定站或让学生到社会上参加相应职业岗位技术等级考核,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取得双证书(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5.教学体制改革5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制定为三年制“2+广模式。即,两年校内学习,——年顶岗实习,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独当—·面、免去适应期奠定坚实基础。6.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校企合作基地学校与多家大型汽车维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作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这些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与实习场所,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兼职教师,使学生在企业学到了技术,得到了锻炼。积极
5、引导教师通过下厂锻炼、拜师学艺等各种途径实现技能达标,逐步形成了专兼结合、质优量足的实训教师队伍。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实效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至今己取得了一定的实效。1.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正确认识,学生的境失率降低刚入学的学生经历了模块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学习后,通过这种在实习场地学习汽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对专业学习的极大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2.学生职业能力有所扭高,对口就业率提高5学生学完全部7个模块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后,获得了多项专业能力的培
6、养,强化了技能训练。学生职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增加,心理成熟,最终在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找到自己的位置。3.学生对膏业的态度有了明量的改变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后,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进、穿插进行。即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或原理构造后,学生就动手操作,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实物队边讲边做,所以学生学习的劲头自然就大。4.提高丁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敏学水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参加了专业教学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设计、教材编写及教学实践,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从汽车维修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经验、职业能力极强的技术人员、技师作
7、专职或兼职教师,产生出一种重组与整合的效应,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结构、使理论型与技术型教师相互转化,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建设。教学的制度与方法的逐步完善需要过程和检验,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在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它将吸收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的优点而逐渐发展,在职业教育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周平、杨浩泉,汽车服务市场的现状m-商场现代化,2006.5[2]肖永清、杨忠敏,汽车的发展与未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杜,2004.[3]陈清泰、刘世
8、锦、冯飞,迎接中国汽车社会前景·问题·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