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7讲 种群及其动态第9单元素养导读必备知识固本夯基一、种群及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同一时间、同一、相同、全部个体;同一物种的生物常因划分为不同种群;不同物种间则存在。地区物种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1)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迁入率高于迁出率时,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将减少。(3)年龄结构通过影响,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名师
2、点睛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变化的重要依据。(4)比较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弱正方形平均值随机取样1m2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1)表现形式及意义通过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于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和种群数量变化。(2)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曲线图数学解释预测合理的假设数学检验或修正2.种群数量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①产生原因:在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等条件下。②数学模型:(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
3、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③特点:。食物和空间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Nt=N0λt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2)种群的“S”型增长①产生原因:环境条件的制约,包括、空间、和天敌等。②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最大值(K值)后将,有时在K值附近保持相对稳定。资源食物停止增长名师点睛(1)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对比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对于大多数生物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中。(2)当种群长久处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波动下降三、探究“培养液
4、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成分空间pH温度“J”有限“S”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混合均匀取样计数抽样检测曲线图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名师点睛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就是一个大方格(体积为10-4mL),其内部方格有两种类型,对于16×25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大方格长度为1mm,高度为0.1mm(即规格为1mm×1mm×0.1mm),
5、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10-4mL),故1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中方格中小方格个数)×400×104×稀释倍数。四、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因素,例如:阳光、温度、水等。(2)因素,例如: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相互竞争的关系、寄生等。2.种群研究的应用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有害生物的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非生物生物合理利用和保护防治概念检测1.基于对种群及各数量特征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微山湖内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2)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
6、密度的重要因素。()(3)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4)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5)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答案(1)×(2)√(3)√(4)√(5)×2.基于对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在生长密集处取样。()(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3)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卵的种群密度。()(4)重捕间隔时间越长,最终所得数据越准确。()(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7、()答案(1)×(2)×(3)√(4)×(5)×3.基于对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3)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答案(1)×(2)×(3)√4.基于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若酵母菌密度过大,应当先稀释。()(2)血细胞计数板的盖玻片要在滴入培养液后盖好。()(3)要立即计数,不用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4)为了增加准确性,可重复实验。()答案(1)√(2
8、)×(3)×(4)√(5)√(5)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通过多次计数取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少实验误差。()5.基于对种群数量变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