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3043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马克思民生思想当代价值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民生思想当代价值探析 摘要: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提倡的民生社会建设有着高度契合性,马克思关于民生思想的探索,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民生内涵的不断拓展,我国居民已经从过去的温饱向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考察马克思在民生问题上的基本思想,挖掘马克思民生思想中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能够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指导。关键词:马克思;民生思想;当代价值;民生建设6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
2、民的努力奋斗下,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绝大部分群众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民生状况处于历史上最好的一个阶段。然而尽管我国多年来民生建设成绩卓著,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民生问题,诸如房价、医疗、养老、教育等,这些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没有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好的解决,反而成为了新时期压在居民头上的沉重负担,这极大的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幸福感受,同时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政府的执政基础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我党这些年对民生社会的建设高度重视,党的
3、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之下,本文选择马克思民生思想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对马克思民生思想进行一个梳理,来为我国民生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方面的指导。一、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特征1.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6马克思认为民生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观察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民生是一个不可饶过的内容,在马克思的民生思想中,人的民生需要具有重要的地位。民生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民生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实践水平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将民生需要根据性质的不同界定为直接民生需要以及间接民生需要两大
4、类,所谓的直接民生需要是指人的生存与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需要,这些需要主要作用是维持人的生存以及发展。间接民生需要是指在直接民生需要满足中所派生出来的各种需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任何改造自然获得各种自然物质的过程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合作,这带来了大量的间接民生需要。马克思认为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既是人民群众民生需要获得满足的途径与载体,同样也是民生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本质,包括人的吃喝、居住、穿衣等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各种活动,实践活动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立足点,围绕实践活动探讨民生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典型特点之一。2.马克思民生思想
5、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民生思想具有批判性、务实性以及和谐性等方面的特征,首先是批判性,观察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发现,马克思一直没有间断对前人的思想进行批判,正是在不断的批判基础之上才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可以说批判是马克思民生思想形成的一个主要工具,这也因此使得批判性成为了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显著特征。其次是务实性,务实性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又一特征,马克思民生思想不是虚无缥缈,闭门造成形成的,而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现实而形成的,这是马克思民生思想与其它民生思想最大的不同之处。马克思民生思想认为作为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其出发点总是个人的利益,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
6、,马克思始终坚持以实践活动的个体为研究的对象。最后是和谐性,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和谐社会意味着组织性以及有序性,和谐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积极向上,和谐不是来自于相同的东西,而是来自于对立的东西,马克思民生思想追求社会的和谐,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和谐共处。二、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启示6根据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要求,结合目前我国民生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加强民生社会的建设。1.增加民生支出比重民生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考虑到很多民生需要都属于公共服务的领域,这就要求政府应进一步的加大民生支出的比例,通过给民生建设充足的资金保障,
7、来实现民生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政府而言应开始高度重视民生社会的建设,按照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尽快实现“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客观上要求政府财政支出应进一步的向民生领域倾斜,对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举例而言,目前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情况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普遍存在,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还处于个起步探索的阶段,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求财政持续加大投入,所以财政支出未来应围绕民生持续投入,在民生支出中要重点围绕民众需求最迫切、最关心的民生方面加大投入。2.加强收入分配改革6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