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实证探究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实证探究

ID:622991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实证探究_第1页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实证探究_第2页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实证探究_第3页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实证探究_第4页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实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实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实证探究  【摘要】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又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本文选取重庆市1997年~2012年的有关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测算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重庆市一、引言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包括转移的动因、特点、规模、影响等。这不仅仅关系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利用,而且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重庆市处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农业人口为主体

2、,有着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直辖市。由于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就尤为迫切。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进行测算,并提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二、实证分析(一)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5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跟其他地区一样,呈现出很多的特点;一是地域性,有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之分,有的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城镇就近转移,有的则转移到市区,有的甚至转移其他省份或国家;二是季节性,劳动力的转移还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农忙季节,就近转移的劳动力就会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在农闲的时候再到城镇打工;三是性别差异,在转移劳动力中,男性多于女性,而且受

3、婚姻的影响,女性在结婚以后转移得更少。(二)模型选择鉴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特征,转移数量是很难测算和估计的,本文采用的测算方法来自JohnsonDGale(1999)关于中国1990年迁移率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JohnsonDGale(1999)的关于人口流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个省的劳动力流动的迁移率以及正负方向(正为迁入,负为迁出)。该方法的公式如下:M■=■Mjt为j省在t年的迁移率。Pjt为j省在t年的期末总人口数。Pjt-1为t-1年j省期末总人口数,n%为该省人口在该年的自然增长率。该迁移率是为净迁移率,从某种意义上认为是在人口自然增长之后,而在统计中比自

4、然增长的人口数字多余(或减少)出来的那部分人定义为净的迁移人口。5在本文中研究的只是重庆市这一个地区以城乡为界限的劳动力迁移,而且涉及到户籍问题,大多迁移劳动力的户口仍在农村,为方便测算,本文中用常住人口代替户籍人口,所以公式变形为:M■=■Mt——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率Pt——贵州省t年的农村常住人口Pt-1——贵州省t-1年的农村常住人口n%——贵州省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三)规模测算本文利用重庆市1996年~2012年农村常住人口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来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率。表一由表一可以看出,自1997年~2012年间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全部为负数,说明重庆市

5、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净迁出,即由农村前往城镇,且净迁出率都高于5%,净迁出率最高的是2007年的11.874%,最低的是2000年的5.949%,相差比较大。但是总体而言迁出率还是偏低。三、对策建议5介于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依然偏低的现状,加快劳动力转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惠及众多农民的大工程,必须立足大局,以促进农业、农民、农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改革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教育保障等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6、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保护的新制度。同时,通过各种专项治理行动,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从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当前,要着重朝以下方面努力:第一,大力扶持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文化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1]第二,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障碍。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就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彻底改变重城镇、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就业观

7、念和相关政策;强化农民工的培训,加强和改进对转移劳动力的管理和服务。5第三,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主要是加大对劳动力培训的财政支持,要合理安排政府、用工企业和受培训人员共同分担培训费用的机制,并探索面向市场选择培训形式,弥补单靠政府承担转移培训任务的不足。同时,要及时了解农民的培训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力进行培训。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