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74753
大小:86.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7
《思品教案-爱惜自己的名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思品教案-爱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 2.能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情感: 1.培养学生初步的荣辱观、羞耻心。 2.让学生对是非分明的人有一种敬佩感,愿意向是非分明的人学习。 行为: 遇事能分清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自尊自爱”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着重进行分清是非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 本课选材
2、源于学生生活。在学校,高年级的同学时有凭自己人高马大欺负小同学的事,低年级的小同学也有以高年级同学为靠山的现象。课文以方小强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为例,说明小学生遇事只有分清是非,才能健康成长。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只有真正能够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才有可能从是非高度去待人处世。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对小学生而言,真正能够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可以多采用设身处地、鲜明对比等方法,让学生站在“受害人”的立场上去体会。 本课分为三个板块。 1.第一个板块是导入部分“想
3、一想”。这段导语要求学生想一想小虎常做错事的原因是什么。小虎的情况在小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这样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从而顺利导入课文。 2.第二个板块是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凡是正确的事,就应该去做;凡是错误的事,坚决不去做、并阐述了分清是非的重要性:“注意分清是与非,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第二部分:具体展示了方小强分清是非的。 第三部分: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分清是非,并再次强调分清是非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分清是非呢?关键是使学生对遇事不冷静。受别人的影响、感情用事等有足够的认识,知道这些都会影响分清是非,都应
4、该避免和克服。 课文最后以“为使自己健康地成长”、“使自己渐渐成熟起来”,说明小学生遇事分清是非的特别意义。事实上,分清是非的意义很大,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给予说明,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 3.第三个板块是练习,共设计了四个栏目。 教法建议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一个人的名誉同他的言行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本课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名誉的认识,把分清是非同爱惜自己的名誉有机联系起来。本课属于“自尊自爱”德目,所以在适当的时机,要把分清是非上升到自尊自爱的高度上去认识和理解。 2.本课有综合的性质,以前所学过的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都有一个是与非的问
5、题,教师要有全盘意识,注意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中的事例,把分清是非放到更高的层次上去分析思考。 3.本课侧重进行分清是非的观念教育,但分清是非不是目的。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分清是非,怎样分清是非,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并学会该怎样做。如前所述,“该怎样做”与教学目标间接相关,是更高要求。但它体现了课程标准重视行为导向的新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因此要予以关注。 4.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范围和对象十分宽广,加之信息渠道的增加,是非问题可以说是越来越多,能否真正做到分清是非,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讲授本课前,要对本班学生在是非问题上的实际情况心中有数
6、,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本课教学结束后,要把分清是非当成一种常规要求,不时地提醒、引导学生。 5.本课所提供的参考资料,有小是小非方面的,也有大是大非方面的,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酌情选用。最好的办法是,从本班或本校中选取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样教学就会更加生动活泼。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 遇事分清是非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 2.能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情感: 1.培养学生初步的荣辱观、羞耻心。 2.让学生对是非分明的人有一种敬佩感,愿意向是非分明的
7、人学习。 行为: 遇事能分清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教学过程() 一、师问:一个小朋友叫小虎,看见别人做什么事,就跟着做,结果做了错事。他的毛病在哪里? 学生回答。 师问:应该怎样做呢,请听一段故事? 请同学朗读扩展资料1:《摘梨》 师问:许衡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学生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