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6008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7
《论述大学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述大学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现象不断出现,同时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待就业的人数连年不断累积,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就业率自然会降低,就业岗位少与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形成了现在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没有步入社会就已经遇到如此大的压力,还需要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因此,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问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以及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思
2、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7随着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的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工作岗位不断减少,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造成了现在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其中着重强调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2013年5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现身天津招聘会现场,关心和看望应聘大学生,可以看出党中央很关心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但同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必须给予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对其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进行指导,使大学生们在思想上放下包袱,在择业和就
3、业中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为其人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一、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一)经济环境主导下的就业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本属于地区性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引发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即使危机爆发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其余波依旧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环境,国内经济运行仍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而目前短期内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尚未能完全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局。在这种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下,市场难以有效提供充足稳定的就业岗位,导致就业供求出现严重缺口,难以满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二)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自我国高校实施
4、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据网络数据统计,过去五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3140万,基本保持每年20~30万人的增长趋势。据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至2012年五年共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显然,存在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未能顺利就业。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7万人,如果再加上往年的未就业毕业生数量,那么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将相当巨大,由此产生的就业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三)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均衡就业结构不平衡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企业
5、的市场需求存在不对称,大部分专业的就业需求早已达到饱和状态,而罔顾实际情况的扩招必然导致这种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此外,就业结构的不均衡还表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区域性选择上,即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相对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就业吸引力严重失衡。这种地域性就业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果是求业者相对集中,增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致使出现严峻的就业形势。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现状(一)存在消极的就业观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当前存在的客观事实,在这种现状下,有一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消极悲观的就业思想观念。这类学生奉信“毕业等于失业”,普遍表现为对前途感到迷茫和
6、缺乏自信。同时,具有消极就业观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大众化”和“就业民工化”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不愿从事所谓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低的职业。(二)带有功利的择业观7职业的价值取向是衡量大学生就业思想健康状态的标准之一。受市场经济效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影响,有一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是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心态。具体表现在以追求最大的物质财富为目的,择业上倾向于能带来高薪酬、高福利、高地位、高声望的职业。在区域选择上,带有功利性的大学生往往首选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不愿意奉献于西部、乡村和基层。(三)表现出脆弱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接触社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在进入新的环境时难以避免
7、出现心理困惑和就业焦虑。此外,他人或自我施加过高的就业期望以及社会残酷的就业现实也给大学生增加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当现实无法满足理想需求,或在求职中屡次失败,便会加大大学生的就业挫败感,并产生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渐渐陷入悲观情绪。这种脆弱的就业心理素质在极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的就业。(四)对自身条件认识不够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参加专业实践,也没有类似的工作经历,对于自身优势与不足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就业目标、职业需求、自身特点等仅凭主观臆断,就去企业单位应聘,容易造成“从众心理”。不能摆在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就业时竞争力不够,
8、很有可能被淘汰掉。三、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