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47629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6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提问的“温度”课堂提问也有“温度”?回答:有!《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启发学生要注意火候;宋代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说的是设疑和释疑的分寸。可见,课堂提问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指的是提问的时机和频率,指的是提问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指提问的对象和内容。西方学者德加默说过这么一句话:“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关注课堂提问的“温度”,即是关注课堂提问如何是“好”,从而“教”得更好。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几点看法。一、不疾不徐:课堂提问要注意等待“有一种教育叫等待”,课堂提问的“温度”首先指的是课堂提问需要有等待。国内相关调查显示:小学
2、语文新授课,教师平均一分钟就要提问一次,一堂课有40至60个问题之多。满堂问,缺少等待,提问的“温度”太高。而有些语文课却是满堂灌,一堂课即使有少得可怜的几个问题,也是教师自问自答,缺少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等待,提问的“温度”显得太低。“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让课堂越来越缺少等待,问题匆匆如过江之鲫。“教育是慢的艺术”因此,课堂提问要控制好“温度”,恰当运用提问等待,让课堂教学在不疾不徐中从容走过,在等待期冀中孕育成熟。课堂提问的等待第一表现在“思考等待”上。“思考等待”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立刻重复问题、指定学生回答或者提出新的问题。美国一位学者研究结论:
3、大部分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需要等待2分钟左右才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活动,即能够比较正确或相对完整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因此,教师提问结束后,需要将问题静置一段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琢磨、去组织答案。课堂提问的等待第二表现在“评价等待”上。“评价等待”指的是教师在学生问题之后不及时予以评价,而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把评价的时间适当拖延,给学生留足斟酌、修改、补充答案的时间,即所谓的延时评价。如同猛火之后改用“文火”煲汤,汤汁香浓味醇一样,“评价等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延续、发酵、发散和创新。语文教学实践显示:教师的评价越早,学生的思维定向越明显,条条框框多了,学生的新奇想法
4、就少了。笔者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发现,控制课堂提问的“温度”,学生的课堂表现明显不同:1.连续抛出几个并列性的问题,学生往往只能回答一个或两个问题,其余问题教师必须重复再现。2.在一定范围内,“思考等待”的时间越长,学生组织的语句也就越多;“评价等待”的时间越长,学生的答案种类也就越多。3.提问等待的时间越长,学习后进生参与问题回答的人数也越来越多。4.长时间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明显低落。二、不温不火——课堂提问要注意深度“跳一跳,摘桃子”,课堂提问的“温度”其次指的是课堂提问的难度或者深度。难度偏低,学生思维活动少,很少思考就脱口而出,课堂气氛火爆,提问的“温度”就显得
5、太高;难度偏大,学生思维活动多,百思不得其解,课堂就气氛沉闷,提问的“温度”就显得太低。课堂提问要不温不火,控制在让学生经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能够回答出来的层面,即“跳一跳,摘桃子”。三、不偏不倚——课堂提问要注意对象“有一种教育叫等待”,课堂提问的“温度”首先指的是课堂提问需要有等待。课堂提问的三个需要课堂提问需要对象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一点,对于
6、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现在我就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技巧性谈谈我的看法。六、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因势利导。另外,提出问
7、题后要注意停顿。课堂提问一般情况下是由少数学生发言回答,如果提出问题后立刻就指定学生回答,甚至先叫人后再提问,那么学生思考就不带有普遍性。这种做法只能使回答问题的学生认真思考,却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停顿以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无论是否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进行思考,思维也就得到了训练。当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设计问题不能为优等生而拔高,也不能为照顾后进生而过于简单,其难易程度应是多层次的,使问题对成绩不同的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