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17531
大小:24.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4-21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逍遥游》最新同步教案7.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逍遥游》最新同步教案《逍遥游》教案7教学要点1、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2、艺术鉴赏:①、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②、想象丰富,境界开阔;③、语言风格上别树一帜。教学程序一、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一)、“三笑”统一全文文中共写了三次笑,请找出来,说说,是谁在笑?笑的是谁?——明确:三笑是谁在笑一笑蜩与学鸠笑的是鲲鹏谁二笑斥鴳三笑宋荣子“知”、“行”、“德”、“而”四种人那么,为什么笑?怎样笑?我们继续分析。(二)、一笑(第一段)1、《齐谐》里面的话对前面的文字起什么作用?鹏“徙于南冥”必须依靠什么?2、“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
2、们有什么作用?3、“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4、“芥舟”、“杯胶”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这和后面的两句话有什么关系?5、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作者对他们态度如何?6、紧接着又写“三适”,意在说明什么?7、你怎样认识本段的层次?8、总括本段段意。——明确:1、《齐谐》是对前面内容的有力补充。这一层说的是鹏的南徙必须依靠大风,“去以六月息也”。2、“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
3、”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3、本句可译为“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朝下看也不过这样的罢。”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待”,都要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4、这个比喻说明,世上万物都处在各种相对的关系之中,都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庄子指出,水太浅就浮不起大船,风太小就托不起大鹏的翅膀。这是说,无论大船还是小船,大鹏还是小鸟,它们要在水上浮起来,在天空飞起来,都要有所依靠,也就是都受到了限制,只是它们所依靠的、所受到的限制有所区别罢了。5
4、、蜩与学鸠笑大鹏“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而自己“枪榆枋而止”。作者用“之二虫又何知”进行了否定和批判。为什么呢?鹏没有九万里高空的大风就不能南徙,这是“有所待”,是受到了限制;而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更是受到了限制。相比,只是限制的大小不同,可惜二虫笑大鹏而不自知。作者批驳蜩与学鸠,正是因为它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以为自己的“枪榆枋而止”是无所依赖的、是自由的。其实,这也是庄子对世人的警告,要人们时时刻刻认识到人是处在各种制约之中,是不自由的。若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自由,并嘲笑别人的不自由,那就无异于蜩和学鸠了。6、“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所准备的粮食各有不同,这
5、是因为行程的远近不同。但无论走多远的路程,都需要准备食物,即都要依赖于食物,即“有所待”。7、庄子文章恣肆辟阖,强行划分层次很不科学,只是为了理解的方便,切分如下:层次层意小层次一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大鹏野马、尘埃人与大鹏二通过比喻,说明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大小、远近等,其实都是相对的。杯水芥舟蜩与学鸠“三适”8、段意:逍遥游是从一个神奇而迷人的故事开始的:鹏鸟海运徙于南冥,需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上天九万里,后乃培风图南。为什么要这样呢?作者先用“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来说
6、明“风”的作用,再用杯水芥舟来说明“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最后讽刺蜩与学鸠的讥笑鹏鸟及它们自鸣得意的浅薄情态,并用远行更需多备粮的道理来批判蜩与学鸠的浅识。总之,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不是逍遥游。(三)、二笑(第二段)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接下来用了哪两组对比,意在说明什么?3、“汤之问棘也是已”,“是”指代哪些内容?斥鴳为什么笑大鹏?作者对斥鴳态度如何?4、这些内容和前面似有重复,怎样理解?5、你怎样认识本段层次?6总括本段段意。——明确:1、小智不了解大智,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2、对比层意写作目的朝菌、蟪蛄(小年)冥灵、
7、大椿(大年)说明小年不及大年小年早夭,大年长寿。但是,无论寿命长短,即使是所谓的“大年”,仍然逃脱不了“年”的限制而“永寿”,所以也还是“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众人(小年)彭祖(大年)3、指代本段的后面内容。斥鴳笑大鹏和前面蜩与学鸠是一样的。作者用“此小大之辩也”一句对斥鴳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说明斥鴳“小知不及大知”。4、这段话基本又重复了上文大鹏南飞的故事,因此前人对此理解便有不同。有人认为这是语义重复;有人认为这是庄子借助古代的圣贤(汤、棘)之口来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