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民诉法中视听资料记录方式不足和完善

浅谈新民诉法中视听资料记录方式不足和完善

ID:6220965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新民诉法中视听资料记录方式不足和完善_第1页
浅谈新民诉法中视听资料记录方式不足和完善_第2页
浅谈新民诉法中视听资料记录方式不足和完善_第3页
浅谈新民诉法中视听资料记录方式不足和完善_第4页
浅谈新民诉法中视听资料记录方式不足和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民诉法中视听资料记录方式不足和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民诉法中视听资料记录方式不足和完善  视听资料记录是新增的留置送达证明方式,能够更加完整地再现送达过程,保存受送达人拒绝接收法律文书的影像资料,对于提升送达成功率和审判质效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分析留置送达中视听资料记录证明的运用效果,笔者选取龙泉法院2012年上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两个时间段结案的民商事案件送达情况为样本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一、视听资料记录证明修订对送达机制的影响(一)留置送达占有效送达的比例大幅提高2012年上半年,龙泉法院民商事案件共送达578人次,其中有效送达531人次,无效送达47人

2、次。(见图1)〖JZ〗图1:2012年上半年各送达方式情况(单位:人次)〖TP2Z1.TIF,BP〗2013年以来,该院不断改进送达机制,强化送达力量,指定由一名法警和一名聘用人员组成专职送达小组,并配备专车和全套便捷式录音录像设备负责直接送达和留置送达。2013年上半年共送达民商事案件678人次,其中有效送达606人次,无效送达72人次。(见图2)8图2:2013年上半年各送达方式情况(单位:人次)〖TP2Z2.TIF,BP〗从图1、图2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送达方式正逐渐从以邮寄送达、公告送达为主向以直接送达和留置送达为主、邮

3、寄送达和公告送达为辅的机制转变。(二)视听资料证明在留置送达中占绝对比例2012年上半年留置送达的案件中,由于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尚未实施,只有见证人证明一种方式,极大束缚了留置送达的推广运用。到2013年上半年,采用留置送达的案件数量明显增多,是去年同期的2.76倍,而且基本上采用了视听资料记录证明(见表1)。(三)视听资料证明扩大留置送达适用的案件类型2012年上半年,除了离婚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等民事案件,留置送达的90%以上案件类型集中于金融借款合同;2013年上半年,采用留置送达的案件数量明显增多。证明方式的可选择

4、性和便捷性不但突破了留置送达适用的地域范围,更扩大了适用的案件类型。以商事案件为例,各种类型案件留置送达情况见图3。8上图中民间借贷、买卖合同、追偿权纠纷等案件,双方当事人在同一地点的情形相对较少,如果多名被告人住所地相距较远,就需要分别邀请多位见证人,大大增加了送达的难度。采用视听资料记录证明能有效克服这些弊端,更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二、视听资料记录证明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缺陷视听资料记录证明的运用对破解送达难、提升送达效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2013年上半年,龙泉法院各项审判质效评估数据较之上一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如简易程序适

5、用率从61.36%增长为85.75%,平均审理天数从65.77天缩短为28.99天。但视听资料记录证明在实践运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之处:(一)视听资料应记录的内容不明确送达人员到达送达场所后,应从何时开始录音录像,实践中各法院做法不一,即使同一个法院因为送达人员不同也有所差别。送达人员开启摄像机应从下车时,进屋时,见到当事人时,开始送达文书时,还是受送达人拒收文书时,这些都需要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统一标准,首先要明确的是送达过程中视听资料应当记录哪些送达要素。只有完整记录了这些要素,才是一个适格的视听资料。(二)视听资

6、料的保存和归档不规范8视听资料完成后,以何种方式整理和保存,由谁进行保存,各地法院都有不同的做法。通过向丽水地区其他基层法院了解,有些法院由送达人员保存,有些法院由案件承办人保存,有些法院由网管人员保存。多数法院并没有建立专门的视听资料归档制度。为防止因电脑或系统故障导致视听资料灭失,当前龙泉法院实行多重保存机制,在送达人员提交给各承办法官审核后,发送至院内一台专门的服务器上。网管人员每月对视听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刻录成光盘交由档案室存档。送达人员对自己送达的案件负责保存,承办法官对自己承办的案件进行保存和审核,网管人员负责服务

7、器的正常运行、刻录成盘并交档案室归档,档案室负责定期整理光盘、分类保管。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如何统一保存和归档视听资料,是否需要建立视听资料查询平台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三)受送达人的权利无保障8有权利才有救济,赋予当事人对视听资料具有查阅、复制、提出异议的权利,这是实现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的题中之义,但当前立法对受送达人及利害关系人具有何种权利却没有规定。例如查阅权是当事人行使其他后续权利的基础,但应如何保障当事人查阅视听资料的权利,仍有待规范。当事人必须到法院查询,还是可以得到一定范围的授权在网络上自己查询?如果必须在法院查询,应

8、向哪个部门提出申请,由谁进行审核并授权,查询的场所是否需要固定,是在业务庭,档案室,还是网路管理中心?如果授权当事人查询,授权时间和方式如何确定?有权查询和复制的主体是否同一,受送达人之外的当事人是否有权查询和复制?提出异议申请的时间是多久,哪个部门来审查异议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