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docx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docx

ID:62205069

大小:46.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21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docx_第1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docx_第2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教科高一课题课时3.2探究加速度与力、课程类型新授课版高中物质量的关系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课程导学目标解读目标1.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所受力的关系。3.会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4.体会控制变量法在问题研究中的意义。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程序设计新课导入学法指实验探究要先明确目标、器材、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另外要注意导分工合作。重点难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理解控

2、制变量法和平衡摩擦力的做法。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15~20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需15分钟左右。通过教材中“讨论交流”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再次认识控制变量法,为后面的学生实验探究做好准备。在学生实验探究时要分析清楚原理、步骤、数据处理,特别是如何确定合外力和加速度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导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创

3、设情境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同一辆车,推力越大速度图片展示改变越快,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而用同样的外力分别推空车和满载的车,速度改变的快慢并不相同,车的质量越小,速度改变越快,产生的加速度就越大。于是我们猜想,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可能与外力1/3第一层级研读教材完成学案结对交流第二层级主题1:小组讨论寻找与加小组展示速度有关补充质疑的因素教师点评主题2:主题3:第三层级基本技能检测拓展技能检测有关,还可能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那么,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和它本身的质量以及它所受的合外力到底存在什么样

4、的关系呢?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对学习的同学交流。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图3-21,-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通过对比图(a)和(b)能说明什么问题?通过对比图(c)和(d)能说明什么问题?结合我们的经验能得出怎样的总结?(1)说说实验时长木板一端要略微垫起,这

5、是为什么。(2)说说我们是怎样改变和测注重实验原理的教学。量质量的。(3)说说我们是怎样改变和测量力的。(4)说说实验中怎样测量(或比较)小车的加速度。+(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由实验结果画出的小车通过图象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运动的a-F图线是一条并不过原点系是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的直线,如图甲和乙所示,请你说明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发现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则实验结果画出的a-m图线是一条直线还是曲线?为了更加直观地体现它们的关系,应如何处理?根据具体情况与

6、部分同学(特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口头表述口头表述口头表述PPT课件PPT课件2/3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PPT课件第四层级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PPT课件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根据自

7、己的感受如实填写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教学方法。课外拓展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PPT课件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应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支持这两个观点。板书设计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