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鼻鼽的穴位贴敷治疗心得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鼻鼽的穴位贴敷治疗心得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95452

大小:3.82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1-04-21

最新鼻鼽的穴位贴敷治疗心得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鼻鼽的穴位贴敷治疗心得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鼻鼽的穴位贴敷治疗心得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鼻鼽的穴位贴敷治疗心得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鼻鼽的穴位贴敷治疗心得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鼻鼽的穴位贴敷治疗心得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鼻鼽的穴位贴敷治疗心得1个人简历肖小玉,中医中级职称,于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在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工作至今。2016年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1年。本人先后发表了《从肺论治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理论及应用》、《鼻内镜下鼻出血的治疗现状》、《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早期声门型喉癌的长期疗效》、《自拟膏方为主治疗鼻鼽80例临床观察》、《慢性鼻窦炎的证候要素分析》等论文。冬病夏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

2、·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利用“伏天”疾病未发之时,通过药物、敷贴等治疗方法,去除其必发的条件(主因或诱因)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阳气,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清·张璐《张氏医通》:“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蜇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全面论述了三伏贴

3、的适应症、药物组成、选穴、贴敷时间等。清·徐大椿:“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鼻鼽即现代医学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鼻痒、喷嚏、鼻流清涕、鼻塞为特征的鼻病。通常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鼻黏膜反应性增高是其主要特点。治疗上主要以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药物以抗组胺药(口服,鼻用)、糖皮质类固醇药(全身、局部)为主。均

4、只能临时缓解发作症状,无持续作用,而且长期使用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肺,《圣济总录》云:“鼻之窒塞,或冷风乘肺,或肺经壅热,皆肺气不和,气不宣通故也。”故素体肺气虚弱,腠理疏松,卫阳不固,风寒外邪乘虚而入,内伤于肺,肺又开窍于鼻,外邪首犯于鼻窍,正邪相搏,津液停聚,故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鼻鼽的内因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外因与风寒之邪有关。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汤剂,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其中穴位贴敷疗法显著。我科近年来予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良好的效果。穴位贴敷治疗方法:药物:白芥子,生半夏,延胡索,

5、白芷,生川乌,制草乌等药过100目筛。穴位选取:大椎(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双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双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双膏肓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左右各一)处,并准备好生姜汁,将药粉及生姜汁放入冰箱中分别保存备用。治疗时将药粉与生姜汁调匀成糊状,做成直径1cm圆饼置于上述穴位,再分别以4×6cm胶布或小敷贴固定每个穴位,成人每次贴敷时间4-6小时,小儿2-3小时,初伏开始,每10天一次,4次为一个疗程。将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

6、咽喉科学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的IgE检测,并将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进行计分记录,按照疗效标准进行评定。表1治疗后随访1月临床疗效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6011(18.33)32(53.34)17(28.33)43(71.67)表2治疗后随访1年临床疗效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6020(33.33)35(58.34)5(8.33)55(91.67)表3治疗前后血清IgE结果比较±sn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1年后60315.58±11.73297.15±11.67269

7、.54±11.76分析穴位分析:五脏之系成于背,脏腑十二俞皆在背,其穴并可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另外,背俞之间有纵向经气扩布的联系,故上下相邻的背俞穴,由于位置相近,经气想通,主治效能常有相同之处。三伏贴疗法多取包括肺、脾、肾在内的膀胱经背俞穴,可以起到补肺、健脾、益肾作用,正中鼻鼽病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大椎为督脉要穴,为诸阳之会,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虚寒者能升提阳气,实热者能清热祛邪。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者

8、,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穴在第二椎下两旁,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多与肺俞穴、大椎穴等配伍,治咳嗽、气喘等症。肺俞是肺之精气输注背部之穴,与肺的肃降关系密切。膏肓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