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58546
大小:901.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5
《穴位贴敷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穴位贴敷中医适宜技术第一节穴位贴敷的发展简史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
2、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书中还有创口外敷即有“傅”、“涂”、“封安”之法,所载的酒剂外涂止痛和消毒的资料,当为酒剂外用的最早记载,为后世所广泛应用。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
3、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三、晋、唐时期1、晋代: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药,如续断青、丹参青、雄黄膏、五毒神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其用狂犬脑
4、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2、唐:孙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并提出了“无病之时”用青摩卤上及足。动以避“寒心”等求病先防的思想。六、建国后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大胆探索,不但用本法治疗常见病,而且应用本法治疗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传染病以及其他疑难病种。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果.不仅有止痛之效,而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穴位贴敷疗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
5、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尤为可喜的是开始注意吸收现代药学的成果,用来改革剂型和贴敷方式:有加入化学发热利后配制成的熨贴剂,如代温灸膏等;用橡胶和配合剂(氧化锌、凡士林等)作为基质,加入中药提炼的挥发油或浸膏制成的硬膏剂,如麝香虎骨膏、关节止痛膏、麝香痛经膏等;使药物溶解或分解在成膜材料中制成的药膜状固体帛制剂或涂膜剂,如斑螫发泡膜等;还有在贴敷方中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来促进治疗性药物高效率地均匀持久地透过皮肤的贴敷剂,如复方洋金花止咳平喘膏等。七、流传海外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
6、内影响广泛,在国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腋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膏深受人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膏等。第二节穴位贴敷的常用药物和处方一、常用剂型:1、散剂:疟疾散。2、糊剂:月经糊。3、膏剂:寒泄膏、哮喘膏等。4、饼剂:5、水渍剂:腰痛渍。6、酊剂:酒剂。7、生物剂:新鲜生物洗净捣烂或切片用二、常用药物1、辛窜开窍、通经活络之品:2、多为厚味力猛、有毒之品,且多生用:生南星、生半夏、甘遂、斑蝥、巴豆。3、选择适当容剂调合贴敷药物或熬膏。醋调贴敷药、酒调贴敷药、油调、水调……三、常用处方1、蒜泥贴:牙痛、咽喉肿痛、肺
7、结核。2、斑蝥贴:牛皮鲜、神经性皮炎。3、白介子贴:哮喘。4、威灵仙贴:治痔疮、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百日咳。5、毛茛叶贴:疟疾、风湿关节炎。6、旱连草贴:贴大椎治疟疾。7、吴茱萸贴:第三节注意事项1、夏天不可轻视寒症在采访中,发现人们对“冬病夏治”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误区。一是,随着气温转暖,像风湿、骨关节病等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病症,夏季病情缓解,患者就开始“轻敌”,不再医治及预防。中医专家提醒,这类病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所致。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加以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