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

ID:58399217

大小:1014.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9-07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6页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7页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8页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9页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穴位敷帖法一、概述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祛邪扶正、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垠、斑蟊、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捣碎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若将药物贴敷于涌泉穴,通过足部吸收或刺激

2、足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足心疗法、脚心疗法或涌泉疗法。作用原理及特征腧穴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药物经皮肤吸收,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适用范围本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症。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适用范围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牙痛、口疮、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二

3、、基本操作方法基本操作方法(一)药物的选择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腧穴敷贴。与内服药物相比,敷贴用药有以下特点: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等。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子、大戟等。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醋调:解毒、化瘀、敛疮,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

4、行气、通络、消肿、止痛,虽用药缓,可激其性;油调:可润肤生肌。 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二)药物的制作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疗相应疾病。1、丸剂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的药丸,贮存备用。2、散剂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进行治疗。3、糊剂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4、膏剂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软膏。5、饼剂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穴。(三)、操作方法1、腧穴选择与配伍(1)辨证选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组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个穴。(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穴进行敷贴。(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贴服敷药物,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腧穴。(4)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如鼻鼽、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三)、操作方法2、常用贴敷方法敷法:此

6、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范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之,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贴法:此法亦较常用。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包括将丸剂用胶布粘贴于所选处。2、常用贴敷方法填法:本法仅用于神阙穴,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填药量据病症,年龄及药物而定,填药时间隔日或隔二日一次。覆法:指用较多量药物的生药剂、糊剂或药饼,覆盖于病灶(包括体表病灶反应区),之上,加盖塑料薄膜,用纱布、胶布固定。覆法用药部位较大,故多用于阿是穴。涂法: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等涂擦于穴区。滴法: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徐滴入穴

7、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阙穴。2、常用贴敷方法此外尚有叩法、离子透入法、熨敷法、掺法等。(三)、操作方法3、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的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定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敷贴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立即取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均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或改用其它有效部位腧穴交替贴敷。3、贴敷时间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

8、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较大及发泡之品。冬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