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95431
大小:2.3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1-04-21
《最新鼻窦炎鼻息肉PPD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鼻窦炎鼻息肉PPD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节心悸第二节胸痹心痛第三节心衰第四节不寐学习目的掌握心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等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学习要点心悸辨证要点,分证论治,惊悸与怔忡鉴别;胸痹心痛概念,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预防调护;心衰概念,与哮病鉴别,辨证要点,分证论治;不寐基本病机,分证论治。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其经脉属心络小肠。心之本脏病多因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虚、久病失养所致,证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心脉血液运行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异常。依据心的生理功能和
2、病机变化特点,临床上将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等归属为心系病证。由于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故心系病证常可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可影响心的功能,临床上常相兼为病,如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肝血虚证等。心系疾病实证的治疗,宜损其有余,兼用重镇安神。心火亢盛者,宜清心安神;心脉痹阻者,宜化瘀通络;痰蒙心神者,宜涤痰开窍;痰火扰神者,宜泻火涤痰。虚性病证,当补其不足,兼以养心安神。心气虚、心阳虚者,宜益心气、温心阳;心血虚、心阴虚者,宜滋心阴,养心血;心阳暴脱者,回阳救逆。同时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攻补兼施
3、,脏腑兼顾。第三节心衰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要点】【名医经验】概述心衰的概念: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段。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喘陲加重,喘不得卧,尿少肢肿,腹胀纳呆。每因外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可发生猝死。心衰源流:《内经》无心衰病名,但有相关症状和病机的论述。汉代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心水”、“支饮”疾病的概念,其创制的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
4、剂。西晋王叔和在《脉经》卷第三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并在治疗上提出“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认为“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治疗上“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医林改错·卷上》说:“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程文囿《医述·卷一》引《医参》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的记载。唐容川在《血证论·怔忡》亦说:“凡思虑过度及失血家去血过多者,乃有此虚证,否则多挟痰
5、瘀,宜细辨之。”1997年10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心系病类》进一步规范了“心衰”的病名,明确指出该病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行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西医学中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知识链接;王叔和《脉经》首先提出心衰病名王叔和(201一280),西晋著名医学家、当时太医令。他在中医史上作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因战乱脱简的《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将古时三部九候诊脉法归纳整理,改作“独取寸口”诊断法。他首先在《脉经》中提出“心衰
6、”的病名:“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认为阳气虚衰水停乃心衰的主要病机,脉沉伏是心衰脉象,并提出调其阴阳,利其小便的治法。此心衰概念、症状、病机与现代西医学心力衰竭颇为一致。王叔和学术成就启示我们,学习中医,先要遵古、博古、习古以继承前学,方能知新、用新、创新理论以发扬医理。【病因病机】心衰之病因,与外感风寒湿、风湿热、疫毒之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年老久病,禀赋异常等有关。由于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心血不运,导致气滞、痰阻、血瘀、水饮遏阻心之阳气而发生心衰。(一)病因1.外邪侵袭久居潮湿之地,风寒湿邪内侵,损伤经脉而为痹证,复迁延
7、,内舍于心,则血瘀内阻,阻遏心阳,心气鼓动乏力,心脉痹阻而发病。或外感风湿热、疫毒之邪,内陷心包,损及于心,以致心之阴血耗伤,阳气衰竭。2.饮食不节饮食肥甘厚味,饮食过量,或饥饱无常,Et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浊上犯于心,心脉痹阻,遏阻心阳而发心衰。吸烟、酗酒,损伤肺胃,痰热内蕴,痹阻心脉,也可导致心衰。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过极,心肝之气郁滞,血脉运行不畅,心之营运失常,发为心衰。4.劳逸失度体劳过度,劳则气耗,损伤心气,推动无力;过逸少动,心之气内虚,血运瘀滞,心阳受遏,发为心衰。心脏病人在妊娠期间或分娩努力时易诱发本病。5.年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