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足底痛点注射治疗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足底痛点注射治疗教学讲义PPT.ppt

ID:62189554

大小:1.90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足底痛点注射治疗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足底痛点注射治疗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足底痛点注射治疗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足底痛点注射治疗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足底痛点注射治疗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足底痛点注射治疗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足底痛点注射治疗一、踝管综合征的治疗定义:因剧烈运动,踝关节反复扭伤等使踝管相对狭窄,胫后神经受压,出现足跟内侧及足底麻木或烧灼样疼痛,称踝管综合征。1、相关解剖: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它与内踝、跟骨内侧面之间共同构成踝管。支持带向深部发出纤维隔,将踝管分隔成4个骨性纤维性管。其内容纳的结构由前向后以次为(1)胫骨后肌腱;(2)趾长屈肌腱;(3)胫内动、静脉及胫神经;(4)踇长屈肌腱。4、诊断要点内踝后方凹陷处(踝管)有明显压痛及向足底放射痛,肌力一般不受影响。足部胫后神经的跟支和其主要分支跖内侧神经和跖外侧神经分布

2、区感觉减退。5、注射治疗1、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大腿外旋,膝关节屈曲,膝外侧垫枕。2、定位:确定内踝、胫骨下端、跟骨、跟腱体表标志。3、常规消毒,选用7号细针,于踝管后上方垂直进针,按解剖排列位置,找到肌腱内侧缘,回抽无血,无异感,即可注入药液5ml,然后将针尖移动到管外,做四周软组织浸润。进针深度约2-3cm,注入药液3-5ml。药液配方:0.5%的利多卡因+10mg曲安奈得共10ml。每周1次,3-4次为一疗程。6、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解剖定位,谨防药液注入跟腱,有可能引起跟腱断裂。(2)痛点处做到充分浸润,效果更佳。(3)防止误入血

3、管内。(4)注射后患肢抬高400左右。二、跟痛症的治疗定义:又称为“足跟痛”,是指跟骨跖侧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跟部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肥胖者。1、相关解剖除足底腱膜和足长韧带起自跟骨外,许多足肌如踇展肌、小趾展肌、趾短展肌及足底方肌均自跟骨结节起始。上述诸肌、韧带、腱膜的劳损、挛缩或炎症均可刺激跟骨结节发生骨质增生,日久形成骨刺。2、病因跖腱膜及跖长韧带损害、跟骨骨骺炎、跟骨炎(类风湿或Reiter病)、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等也可引起。3、临床特征青少年或儿童的跟骨痛多因跟骨骨骺炎所致,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渐感疼痛,局部不肿或微肿。青年

4、或中年人的足跟痛的主要原因是类风湿性跟骨炎或Reiter病。患者感足跟后部及足跟底部肿胀、疼痛、不敢承重、行走困难。老年人的足跟痛常因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及跟部脂肪垫变性所致。疼痛在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加重。稍微活动后疼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又加重。4、诊断要点骨骺炎所致的足跟痛好发于幼年跟骨的二次骨化中心,患儿患足常有外伤史。X线片可见跟骨骨骺骨密度增加,呈分裂状,边缘欠整齐,需与健侧对比。类风湿性跟骨炎或Reiter病常见于青年人,相关的生化检查阳性。X线片示骨疏松,足跟后部和底部软组织影增厚,并有骨皮质轻度破坏和增生。病变

5、范围逐渐扩大,波及跟腱止端和跖筋膜附着部,晚期可使跟骨结节上部如鸡尾状,跖筋膜附着形成巨大骨刺。老年人骨刺和滑囊炎所致的足跟痛,其特点表现为休息痛。足底跟骨棘周围软组织压痛明显,跖腱膜及跖长韧带也有压痛,X线片可见有跟骨骨刺。5、注射治疗最常见原因是足底腱膜和足底长韧带的劳损炎症。因此其治疗主要在2个组织层次上实施。(1)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踝下垫枕。(2)穿刺点:跟骨结节前缘中份(足底腱膜的起点偏内侧,而足底长韧带的起点偏外侧)如图足底定点(3)经穿刺点用带7号针头的注射器快速经皮直达跟骨结节前缘,稍退针,回抽无血,注入药液3-5ml,

6、再退针至皮下,稍向内侧进针至足底腱膜处(如图),回抽无血,再注入药液3-5ml。药液配方:0.5%利多卡因+10mg曲安奈得共10ml。每周1次,3-4次为一疗程。跟痛治疗6、注意事项(1)注意足部皮肤清洗与严格消毒,防止感染。(2)进针深度应与足跟底部压痛区相互符合。(3)注意无从足跟厚皮处进针穿刺,应从足内侧侧面进针,即可减少疼痛和感染,又易于穿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TIA)概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

7、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病因和发病机制1.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不断增生及含有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纤维斑块深层的细胞发生坏死,形成粥样斑块,使小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2.微栓塞主要病因。颈部大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微栓子进入颅内血管,引起微栓子在脑内末梢小动脉内停滞,不久碎裂随血液流走。3.椎动脉受压突然而急剧的头部或颈部伸屈

8、,可压迫粥样硬化的椎动脉,减少脑血流量,引起TIA,尤其在颈椎病的基础上易发生。4.血流动力学改变颈内动脉狭窄超过90%影响脑血流量,休克、心律失常等引起血压突然降低时,发生短暂脑缺血发作,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