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78384
大小:46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4-2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教学目标:1、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2、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注重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2.“格物致知精神”的时代内涵。教学难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认识科学实践的重要性。课时划分: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两则以前的新闻:第一则是湖南省的一名学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北京的一所著名的大学。入学后不久,他却背起行李回家了。人们问他原因,竟然是生活不能自理;另一则说的是有一位中学生一天早上吃早饭时,面对煮熟的鸡蛋束手无策,原因是以前都是妈妈帮鸡蛋该怎么
2、剥。同学们,你从这两个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看法做出评价。——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能否给我们一个答案。(板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小组讨论:文章的体裁是什么?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议论文)在本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写了这篇文章?(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文章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物”探察世界万物的道理;“致知”是获得知识。)作者举了哪
3、些事例、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观点?合作交流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反面事例反面事例正面事例正面事例同学们找到造成刚才那两个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了吗?因为没有格
4、物致知精神,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她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为中国传统教育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格物致知精神,而中国学生在这个文化背景下,也是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偏向与抽象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才造成了刚才那个两个学生高分低能。实际上,造成了刚才那两个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格物致知精神。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论述的?道理⑴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道理⑵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道理⑶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
5、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作者说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的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你觉得一个人能够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对事物客观的、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拓展延伸你觉得你具备不具备这种“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给大家谈一下。总结其实呀,“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是否真正有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我们的思维才是开阔的。江泽民主席曾经说过,实现
6、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于自己的实际,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创造辉煌,我们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业设置学习完本文后,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下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并在班内交流。谢谢凌成富于2005年11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