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班教材及学情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本学期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2、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二、本学期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
3、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断.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4、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9、对写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注重字词的认知和积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2。根据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正确理解词句意思。3.养成用普通课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习惯和乐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课文。2。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四、本班学生情况
5、分析:二年级(1)班共有学生26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2人,少数民族4人。虽然一年级是别的老师教,但是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也较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本班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潦草,作业中出现抄袭现象,不爱朗读,阅读面窄,说话、写作能力较差;而且比较突出的是有四名学生特别懒惰,不爱读写,其中的一名学困生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太差,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在教学中采取多种
6、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五、教学措施:这册教科书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各项训练也都围绕专题设计的,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我们领会“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种编排理念,要在通读全册的基础上,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在体现自主、合作学习上有哪些措施,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备课时心中要有全局,创
7、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根据实际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4.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学
8、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内,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