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54072
大小:1.76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概述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留饮与伏饮的概念留饮——重在久留伏饮——重在难于根除、具有发作性。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一)四饮脉证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十五)治则温药能否担当此任?温药的作用: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解析】痰饮病为什么需要用温药?痰饮的形成:与阳气不运、不宣、不化有关痰饮的性质阴邪、易遏阳、易伤阳痰饮的消除:有赖于阳气能运、能宣、能温化“和之”的含义:1.不可专于温补2.不可过于刚燥3.兼用行、消、开、导、清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汤主之。(十六)证治——脾胃阳虚饮停证【解析】病
2、机归纳:脾胃阳虚,饮停心下,升降失常。证候分析与补充:胸胁支满目眩背冷如掌大短气心悸小便不利舌质淡嫩或边有齿痕,苔薄白润,甚至水滑脉沉紧或沉弦或弦滑治法:温阳蠲饮,健脾利水温而兼消桂枝辛温通阳茯苓淡渗利水温而不燥桂枝辛甘温甘草甘、平,能和中护液方义分析【临床应用】选方思路——脾胃阳虚,饮停中焦所治病证举隅1.以眩晕为主症的疾病——梅尼埃病、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脑震荡后遗之眩晕症、颈性眩晕症;2.以胸胁胀满为主症的疾病——胸腔积液;3.以心悸为主症的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动过缓、心律失常;4.具有饮停脾虚病机的疾
3、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冠心病、心包积液、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幽门痉挛症、胃潴留、慢性胃炎(辨属水饮上逆者)、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等。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二十五)证治——水饮上泛冒眩证【解析】病机归纳:心下饮盛上泛,蒙蔽清阳。主症与证候补充:头目眩晕不敢动,动则加重常伴紧箍感、沉重感或重压感自觉精神不爽可伴呕吐清水舌质常常胖大宽厚或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治法:利水消饮补脾【临床应用举隅】凡病机为饮盛上泛的眩晕,无论何病,都可运用。高脂血症、中耳积液、化脓性中耳炎等,与水湿上泛有关者,有较好疗效。临床常随疾病加味治眩晕,多
4、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常选加钩藤、石菖蒲、菊花、酸枣仁等;治中耳疾患,常选加柴胡、石菖蒲;治高脂血症,可选加制首乌、决明子等。应用本方,须留意原方中泽泻:白术=5:2常用量为20~30g有时甚至达60g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二十八)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三十)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四十一)证治——停饮上逆呕吐证【解析】为何呕家“渴者为欲解”:饮随呕吐而排出体外;阳气渐复,故见口渴。“先渴”产生的机理:心下素有饮停,妨碍津液上承。导致“后呕”的机理:饮水后加重饮邪,饮盛上逆。两
5、方证病机:同:饮停心下(包括膈间和胃脘),胃失和降。异:兼饮盛上逆(30、41条)。【证候特点】(28)条呕吐清水涎沫而不渴,口淡,苔白滑或白腻,脉缓滑。(30、41)条除见上证外,常伴心下痞满,头目昏眩,心下悸。【治法与方义】蠲饮降逆,和胃止呕——小半夏汤蠲饮降逆,和胃止呕,兼引水下行——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汤运用要点】选方思路——饮停胃脘本方为治呕的主方、祖方所治病证——主要用于呕吐宜随病机加味——治各种原因的呕吐最适宜的呕吐——水饮致呕【小半夏汤临床应用举隅】1.治疗肿瘤病化疗所致的呕吐——对寒饮停胃,以呕吐痰涎或清水、舌淡苔白滑润为特点者疗效最好;对胃阴耗伤,舌红少
6、苔或无苔、干呕无物者疗效最差。脾胃气虚者可合四君子汤;中阳不足者可合理中汤;时发寒热、呕吐苦水者可合小柴胡汤;胃阴不足者可合益胃汤;胃热者可加黄连、竹茹等。2.与理中汤合用治疗功能性胃潴留,可随症加味:寒甚者加吴萸寒郁化热者加川连呕吐酸臭者加焦楂曲、谷麦芽泛吐酸水者加海螵蛸大便难解者加生军(后下)气虚甚者加黄芪3.与其它方同用,辨证治疗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呕吐:如急慢性胃炎、肝炎、胰腺炎、胆囊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尿毒症、妊娠呕吐、胃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外科术后等。【小半夏加茯苓汤临床应用举隅】本方主治症除呕吐外,还有心下痞、心悸、头眩等特点,临床医家常用本方治疗具有上
7、述表现,辨证属于水饮内停的下列病证:幽门不全梗阻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后晕车晕船前庭神经元炎高血压病临界高血压右心衰竭病毒性心肌炎妊娠恶阻肾炎尿毒症急慢性胃炎贲门痉挛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三十一)证治——下焦饮逆悸眩证【主症】瘦人脐下悸吐涎沫癫眩(癫作“颠”,颠眩,即头目眩晕)小便不利【病机】饮停下焦,泛于中焦,阻遏清阳。【治法】化气利水,导饮下出。【方义】猪苓、茯苓、泽泻——利水于下“消”白术——培土制水桂枝——温阳化气以行水“温”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