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49564

大小:568.00 KB

页数:70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22.发展概况:公元前400年前腓尼基人尸体义齿修复1125-1210年陆游:染发种齿笑人痴1259年Macopalo:中国东南居民金箔色牙1723年Fauchand桩冠作固位体1807年Fourdan外物插在牙槽窝内来恢复缺失牙1886年瓷修复体问世1897年Keu开始用X线协助诊断1836-1915年Black等提出固定桥观点1907年Taggart用失蜡法铸造32231914年Chayes提出半固定桥1936年Hirschfeld提出缺牙修复必要性30年代金塑固定桥50年代金瓷修复体

2、1965年Craig固定桥脆漆法应力分析1973年Roberts设计弹簧式固定桥1977年Behrend提出个别牙修复的重要性1977年Craing固定桥应力分析1978年Mocentee固定桥组织反应、固定桥生物力学研究80年代固定修复体的CAD/CAM二、固定义齿的组成和分类1.组成(1)固位体:固定义齿基牙上制作的与桥体相连的起固位作用的全冠部份冠等。(2)桥体:固定义齿修复缺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份。(3)连接体:固定桥体与固位体连接的防。2.分类(1)按桥体与牙槽嵴关系分卫生桥、盖嵴式固定桥等(2)桉所用

3、材料分金属桥、金属烤瓷桥、金属树脂桥、全瓷桥等(3)按加工方式分铸造、机械加工、压铸图2固定义齿的组成A.固位体B.桥体C.连接体(4)按结构不同分①双端固定桥②半固定桥③单端固定桥④复合固定桥⑤特殊固定桥种植体固定桥固定——可摘联合桥粘结固定桥图3双端固定桥图4半固定桥图5单端固定桥图6复合固定桥图7双端固定桥一端受垂直外力的反应P:力F:旋转中心(支点)图8单端固定桥受力的杠杆作用P:力F:旋转中心(支点)图9种植体固定桥图10固定-可摘联合桥(杆式附着体)图11固定-可摘联合桥(套筒冠附着体)图12粘

4、结固定桥三、固定义齿的适应证缺牙的数目与缺隙宽度:不多,缺牙区前后基牙周良好缺牙的部位:任何部位,基牙条件符合要求基牙的条件:牙冠、牙根、牙髓、牙周、牙位、动度咬合关系:提供足够强度的空间缺牙区牙槽嵴:拔牙3月后年龄:20-60岁口腔卫生余留牙情况职业因素患者自我要求其他四、固定义齿修复的生理基础建立在神经肌肉生理学—、关节、肌肉三位一体功能学基础上的修复学。(一)解剖生理学概念1.咀嚼肌力:咀嚼肌收缩时所产生的力2.咀嚼压力:个别牙或某组牙所承担的咀嚼肌力3.力:上下颌牙彼此接触时所产生的力量是咀嚼肌收缩

5、的结果,取决于肌肉和牙周组织的耐力。4.牙周潜力(储备力):平常力与支持力极值之差5.牙周耐力: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力量6.牙周膜面积:7.牙槽骨结构:(二)牙周储备力是固定义齿修复的生理基础1.牙周感受器:三种不同形态的机械感受器,分为快速适应型和慢速适应型2.牙周膜面积3.牙周膜质量4.牙周面积↓,牙周储备力↓。五、固定义齿的力学分析(一)机械力学分析1.机械力学原理(1)梁的载荷①集中力P(N,Kg)分布在很短一段梁上的横向力可以作为作用在梁轴上一点的集中力。②集中力偶M(N·m,Kg·m)分布在很短一

6、般梁上的力形成一个力偶时,可以作为一个集中力偶,其作用面是梁的一个纵向平面。③分布载荷q(N/m,Kg/m)以沿梁轴的载荷集度即梁单位长度上的力来表示,有时是均匀的有时是非均匀布的。(2)支座①活动铰链支座:约束条件是限制梁在支承处沿垂直直于支承面方向的移动。可沿支承面方向作平行移动,也可绕支承点转动。②固定铰链支座:约束条件是限制梁在支承点处沿任何方向的移动,但可绕支承点转动。③固定端:梁端嵌入固定的刚性体内,使得梁端不能向任何方向移动,也不能转动。(3)梁①简支梁:一端是固定铰链支座,另一端是活动铰链支座。

7、②外伸梁:用一个固定铰链支座和一个活动铰链支座支承,但梁的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之外。③悬臂梁: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④固定梁:梁的两端固定。⑤半固定梁之一: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是固定铰链支座。⑥半固定梁之二: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是活动铰链支座。(4)简支梁的受力反应①简支梁内部(垂直外力)反应内力Q称剪力内力偶矩M称弯距②受力分配:力矩=力×力臂R1·1/2=R2·1/2R1+R2=PR1=P/2,R2=P/2R1·3=R2·9R1+R2=600KgR1=450Kg,R2=150Kg图13简支梁中点受力两支点

8、的负重反应图14简支梁不在中点受力的两支点的负重反应③屈应力中性面压缩区——内压力伸张区——外转力屈应力大小与梁截面积、长度、形式、材料等有关。挠曲变形(内外应力平衡失调产生的变形)→梁断裂屈应力图15简支梁受力的梁内部的反应(5)简固梁的受力反应 三种简单固定梁桥基的受力反应类型负重屈矩A侧B侧A侧B侧双端固定桥1P/21P/21P/81P1/8半固定桥11P/165P/165P/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