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

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

ID:6214528

大小:4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1-06

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_第1页
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_第2页
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_第3页
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_第4页
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  作者简介:王恒(1978-),男,呼和浩特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旅游营销;赵峥(1979-),男,河北涿鹿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经济;康凌翔(1978-),女,宁夏盐池人,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基金项目: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0NXCYJ03;宁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教育厅规划课题资助。摘要:组织间关系,特别是跨组织合作是当前组织研究和管理实践中的一个焦点问

2、题。在对中外组织间关系内涵、类型、解释理论及进化过程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着厘清西方理论边界、探索本土自洽解释的原则,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基于组织合作场域提出跨组织合作的综合分析模型,进而围绕制度与技术二维环境,构建了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与运行机制。关键词:组织间关系;跨组织合作;组织社会学;生成机制19组织间关系探究进展和我国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机制构建  作者简介:王恒(1978-),男,呼和浩特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旅游营销;赵峥(1979-),男,河北涿鹿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师,经济学博士,研究

3、方向:区域与城市经济;康凌翔(1978-),女,宁夏盐池人,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基金项目: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0NXCYJ03;宁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教育厅规划课题资助。摘要:组织间关系,特别是跨组织合作是当前组织研究和管理实践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对中外组织间关系内涵、类型、解释理论及进化过程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着厘清西方理论边界、探索本土自洽解释的原则,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基于组织合作场域提出跨组织合作的综合分析模型,进而围绕制度与技术二维环境,构建了跨组织合作有效生成与运行机制。关

4、键词:组织间关系;跨组织合作;组织社会学;生成机制19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组织理论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广泛地散布于多门学科之中,但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来看,作为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整体则显得还不够成熟。换言之,组织理论总体上看表现为一个围绕组织现象的宽泛理论集群,组织实践的丰富性、多学科进入的宽口径和范式共识的缺乏,构成组织理论研究的重要特征[1]。目前,以组织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有组织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和组织社会学等。虽然,各学科有各自的理论研究体系和方法体系,但相关研究在内容上多有交叉、在方法上不乏融合,本文主要是从组织社会学的学科视角来对相关研究成果

5、加以梳理和分析。19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2]。作为组织理论中的一个学科,组织社会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特别是该学科的部分研究内容与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和运用的新制度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的部分内容有重合之处。由于内容和理论庞杂,该学科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整合的学科体系,同管理学类似,也处于一种“丛林状态”之中,只能大致划分出一些学术流派和研究取向,如按照法国学者J.F.尚拉的划分,有文化主义流派(包括经理学派、社会人类学学派)、批判学派、生态学学派、组织生命周期派、人口学派和制度学派(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方面的进展)[3]。斯科特则认为有六种主要

6、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权变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网络理论、组织生态学以及制度理论[4]。目前,虽然该学科的研究理论还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但总体而言,组织社会学理论包括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两种取向。个体主义取向从社会人这一基点出发,认为组织中不仅存在着旨在保证组织效率的正式结构,还存在着组织成员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结构;集体主义取向从社会整体出发,关注组织与外在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一、组织间关系的内涵组织间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而言,它是指组织间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狭义来看,虽然在表述上有所差异,如除关系外,还常用联系、关系、关联、交流等词语,但其实质都可以理解为

7、组织间的合作关系。以下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组织间关系的认识(如表1所示)。从上述典型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组织间关系的基本内涵要素:资源(相互依赖),联结方式(组织、个人层面)、约束方式(合约、友谊、信任)以及目标(实现双赢)。这些要素的组合就产生了现实中和理论上的不同关系类型及模式。二、组织间关系的类型19组织间关系的不同类型及其划分角度是考察合作关系的重要参照系,有助于我们对纷繁复杂的组织间关系或合作关系进行多维度的思考,也有利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