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探析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探析

ID:6213120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探析_第1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探析_第2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探析_第3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探析_第4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保障问题探析【摘要】本文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布局规划和产业布局特点,在分析区域内土地利用规划条件基础上,针对不断增加的建设用地需求,对土地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用地,土地保障Abstract:BasedontheconstructionplanningandindustryfeatureofWanJiangCityZoneRepresentativearea,onthebaseofanalyzingtheland-useandlan

2、d-planingconditions,Inordertomeettheincreasingdemandforconstructionland,itdiscussestheissuesofLandsecurity,andgivessomesuggestions.【KeyWords】WanJiangCityZone,representativearea,constructionland,landsecurity中图分类号:D922.35文献识别码:A1引言6在城镇化进程大大加速的今天,土地资源短缺己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

3、瓶颈之一,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振兴规划,它标志着皖江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皖江城市带将成为引领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但承接产业转移等新的用地需求也给安徽省土地利用的增添了压力。极为有限的土地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如何协调产业转移和土地利用的关系,是安徽省亟待解决的问题。2示范区基本情况和产业结构特点皖江城市带地处安徽省中部,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4、区,也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2009年底,人口3597.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6733.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2.9%和66.9%;城镇化率达48%,高于全省42.1%的平均水平,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示范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产业布局3.1示范区的土地利用规划6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指出,要科学配置城镇工矿

5、用地,构建以蚌埠、马鞍山、安庆为顶点,以合肥城市群为中心,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两淮一蚌”城市群为核心的协调发展的“大三角”省域核心城市发展区域,形成两主(长江、合徐—合芜—芜宣杭高速公路)、四副(宁西铁路、界阜蚌—蚌宁高速公路、商景高速公路、皖赣铁路)城镇发展轴,多条城镇发展轴交汇处的城市演化成为新的城镇群体。重点保障合肥城市群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联动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沿江抱湖”城镇体系格局。3.2示范区的产业布局由于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供给紧张的原因,沿

6、海发达地区产业的内地转移是大势所趋。东部沿海地区已基本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转移不仅规模大,而且对承接地产业集群及其配套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有较大面积的开发园区来承接。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拥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65个省级开发区,且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园区,但总体来看,现有开发区面积过小,基本不具备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条件。2010年6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成立了分别以巢湖市和县沈巷镇为核心的江北集中区和以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为核心的江南集中区两大省管集中区。4、示范区产业结构与用地分析4.1产业结构分析

7、6产业结构是指资源在社会各部门配置比例关系,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的联系和数量的比例。产业结构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合理,容易造成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动态均衡,减少经济波动。产业结构与区域土地利用密切相关。从农业生产与区位、地租和交通运输的相互关系入手,以城市作为工业生产品提供和农产品消费的中心,控制着农业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国外学者阿隆索于1964年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竞租模型。其根据各类经济活动对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地点所愿意并能承担的最高限度租金的相互关系来确定这

8、些活动的空间区位,形成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围的建设用地模式,依次为商业、居住、工业和城郊农业的土地利用结构。4.2产业聚集效应分析聚集效应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所形成的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聚集经济一般是指因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节约、收入或效用增加。企业的空间聚集所带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