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ID:14989383

大小:256.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7-3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_第1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_第2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_第3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_第4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省发展改革委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一年三月—2—目录前言5第一章现实基础5第一节发展成效5第二节发展优势8第三节机遇和挑战10第二章总体思路11第一节指导思想11第二节发展原则12第三节发展目标13第三章空间布局15第一节布局要求15第二节构建“一群两带”园区布局16第三节促进园区扩容整合17第四章特色化发展20第一节推进产业集中区特色化发展20第二节明确各类园区发展方向21第三节引导各地园区联动发展22第四节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品牌园区27第五章可持续发

2、展28第一节加强生态环保28—2—第二节实现集约节约发展30第三节推进自主创新31第六章合作共建发展33第一节推进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共建33第二节创新合作共建方式34第三节加大引导扶持力度34第七章保障措施36第一节加强规划实施36第二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37第三节建立公共服务平台37—41—前言开发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在皖江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开发园区建设,是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安徽加速崛起的关键所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3、区规划的实施方案》要求,特编制本规划。规划中所指的开发园区包括示范区内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以及两个产业集中区和十个集中示范园区。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到2015年,重大事项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示范区内开发园区经历了成长、规范、发展的历程,较好地发挥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09年底,示范区共有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园区(含筹建)72家,占全省的60.5%。其中,通过国家审核的55家,包括4家国家级开发区(合

4、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芜湖经开区、芜湖出口加工区),51家省级开发园区;省政府批准筹建的开发园区17家。第一节发展成效—41—经过二十年艰苦创业,积极探索,示范区开发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招商引资的热点地区,在扩大开放、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带动示范区发展的重要支撑。2006—2009年,园区经营(销售)收入从2641.6亿元增加到6679.2亿元,三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36.2%。2009年,园区财政收入345.7亿

5、元,固定资产投资2330.5亿元,分别占示范区的34.5%和34.9%。在开发园区的带动下,示范区经济增长不断提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8个和4.2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2009年,园区工业增加值从546.6亿元提高到1580.4亿元,占示范区的比重由33.9%提高到53.1%。园区建成区面积由294.9平方公里扩大到657.3平方公里,三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63.5万人,带动示范区城镇化率由43.1%提高到48.0%。承接产

6、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度日益提升。2006—2009年,园区累计利用省外资金2846.8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7.1亿美元,美国微软、日本三洋、英国联合利华、广东美的、京东方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目前入园企业达到20692家。2009年,园区外贸进出口总额63.9亿美元,占示范区的45.5%,其中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园区的53.2%。各类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正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41—。示范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创立高新园区、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吸引科技人员和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合肥

7、高新区围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芜湖市在开发园区内建立了特种显示、节能环保汽车等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前列,园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园区基本建立了创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运行格局,在改革、创新、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园区已形成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灵活的用

8、工制度、高效的行政效能等,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吸引力,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专栏1:2009年底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状况园区(经营)销售收入前三大产业比重园区名称300亿元以上75%以上合肥经开区、芜湖经开区、芜湖高新区、安庆经开区50—75%合肥高新区100—300亿元75%以上庐阳开发区、马鞍山经开区、马鞍山慈湖开发区、滁州经开区、肥西开发区、铜陵经开区、宁国经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