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1925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06
《潘文安职业教育思想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潘文安职业教育思想探究 摘要潘文安认为职业是个人维持生计之道,也是个人对社会应尽职分之道,职业教育并不是限于狭隘的个人问题,其真义与责任在于帮助别人,关注社会;他主张在小学进行职业熏陶、中学进行职业训练,并在中小学的最后一年开展职业指导与升学指导,职业指导“非一时的而为继续的”、“非盲从的而为科学的”,择业的标准就是人与事的适合,以“求个性之完全的发达”和让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他主张基于就业开发职校课程,呼吁职校课程走就业化之路。他的职业指导思想对当时的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当今职业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潘文
2、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指导中图分类号G7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3)25-0080-0411潘文安(1894-),字仰尧。我国近代著名职业教育家,长期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职业指导所副主任,他躬身实践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探索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理论,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做出了重要贡献。潘文安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职业教育ABC》(1929年)、《青年职业指导》(1929年)、《职业指导ABC》(1930年)、《职业指导演
3、讲集》(1930年)、《青年升学指导》(1931年)、《青年修养指导》(1931年)、《小学职业指导实施法》(1934年)、《职业指导》(1934年)、《日本之职业教育》(1934年)、《小学职业指导》(1935年)等。一、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理论(一)职业教育的理论11潘文安指出“生活的活动,无论是劳心或是劳力的只要他所得到的结果一方面是利己的,一方面是利人的,都可以叫他是职业”[1]。可见,他认为只要能利己且能利人的活动都是职业,只利己却不利人的就不能叫职业,至少不能叫正当的职业。因而,他给职业下的定义是,“职业是永久的,是谋自己
4、生活的——利己,是替公众服务的——利人,职业是平等的,没有贵贱高低的分别”[2]。职业是个人维持生活必要且正当的手段,是个人维持生计之道,也是个人对社会应尽职分之道,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求对社会有益。鉴于当时人们一般认为“职业教育是啖饭教育”,潘文安对这种认识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指出职业教育无非是“第一养成人们具有吃饭的知识技能,使各个人用自己的能力去挣饭吃;第二训练人们有良好的道德,使各个人知道要吃饭非用自己力量不可,即使用了力量吃不到饭,还是不愿意夺别人的饭来啖;第三是大职业教育主义,要增进社会的生产,开发地方的富源,扩充地方的实业
5、,想出许多饭来让大家啖,并且大家啖得很满意”[3]。他还和杨卫玉等人订过职业的三个信条,即“一靠我的本领养我的命,二尽吾的心力做我的事,三分我的功夫帮大家的忙”[4]。可见,职业教育断不是“啖饭”二字可以概括的,职业教育不是只限于狭隘的个人啖饭问题,而是自己有了饭后,还要帮助别人,使每个人都有饭吃,且吃得快乐,才算是尽了职业教育的责任,这才是职业教育的真义。因此,职业教育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他对社会的义务”[5],其目的不仅在于养成个人谋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发展社会能力,更要增进个人生产能力以开发富源,为世
6、界和国家增进生产力。潘文安不但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还将其细化在农业、工业、商业教育领域,指出农业教育的大目标“应该以造就真正的农夫为主”,农业教育的目的,不外乎三种,即授予农业上切要的知识;使学生知农业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并乐于服务;使学生逐渐改良农村生活。工业教育的普通目标,一是谋手和脑的联合发达,以促人类的进化;二是谋工业效能的增加,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商业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造就商业上的应用人才。11潘文安认为普通教育并不是不含职业因素,只不过性质更普遍罢了,普通教育是做好各行各业基础性、准备性的教育。职业教育是在已有一定方向和范
7、围的基础上实行的具有特殊修养的教育,普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普通准备与初步阶段。从纵向来讲,职业教育包括小学的职业陶冶、中学的职业训练、专门(大学)的职业教育。从横向来说,职业教育主要有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家事教育和专业的职业教育五类,此外,还有补习职业教育和军队职业教育。(二)职业指导的理论职业指导是“根据现在的事实、过去的经验、采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态度,去帮助个人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及改进职业”[6]。职业指导“非一时的而为继续的,非局部的而为整个的,非片断的而为有组织的,非盲从的而为科学的”[7],其目的对于个人
8、方面,在求个性之完全的发达,对于事业方面,则谋适当的人才于适当的地位。“职业指导的第一目标在调查职业,第二目标在调查学生的个性和境况。”职业指导应当“从调查入手”,调查学生状况及家庭状况;调查已毕业生状况、职业界状况;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