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新宠物钩端螺旋体病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宠物钩端螺旋体病第四节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多种动物(包括人)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黏膜坏死、水肿等。本病在世界大多地区均有流行,尤其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第四节钩端螺旋体病病原流行病学症状诊断治疗预防传染源钩端螺旋体可以在宿主肾脏中长期存活,经常随尿排出污染水源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我国南方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食虫类。鼠类感染后,多呈健康带菌,带菌时间可长达数年,是本病自然疫源的主体,加之感染后发病或带菌家畜,就构成了自然界牢固的疫源地。猪是北方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南方洪水型钩
2、端螺旋体病流行的重要宿主。传播途径钩端螺旋体主要通过动物的直接接触,经皮肤、黏膜和消化道传播。交配、咬伤、食入污染有钩端螺旋体的肉类等均可感染本病,有时亦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方式只能引起个别发病。间接通过被污染的水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某些吸血昆虫和其他非脊椎动物可作为传播媒介。患病犬可以从尿液间歇地或连续性排出钩端螺旋体,污染周围环境,如饲料、饮水、圈舍和其他用具。甚至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体内有较高滴度抗体时,仍可通过尿液间歇性地排菌达数月至数年,使犬成为危险的带菌者。流行季节本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夏秋季节为流行高峰,冬春季比较少见。雄犬发病较多,幼犬容易发病,症状也较严
3、重。饲养管理好坏与本病发生有密切关系,如饲养密度过大、饥饿或其他疾病使机体衰弱时,均可使原为隐性感染的动物表现出临床症状,甚至死亡。三、症状本病潜伏期5~15天。严重病例往往突然发病。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后的临床症状,取决于患病动物的年龄、免疫状态及病原的毒力。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急性钩端螺旋体感染急性钩端螺旋体感染表现为严重的钩端螺旋体血症。初期症状为发热(39.5~40℃),震颤和广泛性肌肉触痛。尔后出现呕吐、迅速脱水和微循环障碍,并可出现呼吸迫促,心律快而紊乱,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由于凝血机能不良及血管壁受损。可出现呕血、鼻出血、便血、黑粪症和体内广泛性出血。病犬极度沉郁,体温
4、下降,以致死亡。亚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以发热、厌食、呕吐、脱水和饮欲增加为主要特征。病犬黏膜充血、淤血,并有出血斑点。干性及自发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同时,可出现结膜炎、鼻炎和扁桃体炎症状。由于肾功能障碍,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耐过亚急性感染病犬,肾功能障碍症状,通常于感染发病后2~3周恢复。有的病犬由于肾功能严重破坏,亦可出现多尿或烦渴等症状,发展为尿毒症的犬,出现呕吐、血便、无尿、尿臭级脱水等。如侵害肝脏,15%的患犬出现黄疸。严重病犬于5~7天死亡。亚急性感染由出血性黄疽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犬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常出现的症状还有黄疸。由于肝脏炎症,引起肝内胆汁郁积,可使粪便由棕色变为灰色
5、。有的犬则表现出明显的肝衰竭症状,出现体重减轻、腹水、黄疸或肝脑病。有的病犬由于肾脏大面积受损而表现出尿毒症症状,口腔恶臭,严重者发生昏迷。有的病例发生溃疡性胃炎和出血性肠炎等。临床上,大部分感染钩端螺旋体犬仅表现亚临床感染或取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血清学检验表明,猫体内含有抗多种血清型钩端螺旋体的抗体,往往临床症状较温和,剖检仅见肾和肝脏炎症。病理变化病犬及病死犬常可见黏膜呈黄疸样变化,还可见浆膜、黏膜和某些器官表面出血。舌及颊部可见局灶性溃疡,扁桃体常肿大;呼吸道水肿,肺呈充血、淤血及出血变化,胸膜面常见出血斑点。口腔黏膜黄染四、诊断急性、亚急性病例,临床症状较明显,根据发
6、热、黏膜黄疸及出血、尿液黏稠呈黄色等,结合剖检时肾及肝不同程度的损害和流行病学特点,可做初步诊断。慢性病例,由于症状不明显,病变亦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确诊时,应结合下列检验进行综合诊断。微生物学检验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柯索夫氏培养基或捷氏培养基培养钩端螺旋体,培养基中应加入一定比例的灭能血清(常用5%~20%兔血清),接种后置25~30℃,每隔5~7天用暗视镜观察1次。初次分离时,往往需较长时间,有的甚至长达1~2个月。也可用病料直接接种或以钩钩端螺旋体培养物接种实验动物。常用动物有全地鼠(体重约50g)对许多血清型钩端螺旋体都很敏感。幼龄豚鼠(体重小于150g),对致
7、死型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敏感,动物一般3~5天后出现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下降,1~2天后出现黄疸(眼结膜、耳部及趾部皮肤发黄),死前体温下降。临死前扑杀,观察病变,检验菌体和接种培养基,通常肝及肾含大量菌体,易于培养。接种病料后体温不上升的动物亦要于接种3~5日后采血,并每隔两天培养1次,如此2~3周。剖杀后的动物取血清做血清学检验,肝、肾做细菌分离,并要以同一种动物连续盲传3代,仍为阴性者方可判为阴性。应注意的是,接种病料后的试验动物要严格管理,排出的粪便及时收集,彻底消毒,以防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