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牙槽骨密度方法探究进展

测量牙槽骨密度方法探究进展

ID:6210953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6

测量牙槽骨密度方法探究进展_第1页
测量牙槽骨密度方法探究进展_第2页
测量牙槽骨密度方法探究进展_第3页
测量牙槽骨密度方法探究进展_第4页
测量牙槽骨密度方法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牙槽骨密度方法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测量牙槽骨密度方法探究进展  [摘要]牙周病患者牙槽骨破坏的评估在牙周病学的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疗检测设备的发展,无创且准确性较高的骨密度测量技术相继问世和推广,颌骨密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现有临床采用的X线照相、曲面断层下颌指数、下颌骨骨皮质厚度、双能X线吸收法、计算机数字减影技术、螺旋CT、锥形束CT等主要的骨密度检测方法作一综述。[关键词]骨密度测量术;牙槽骨密度;锥形束CT[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4)03-0158-03牙周病是人类最普遍的口腔疾病之一,同时也是造成成人失牙

2、的主要原因[1],是一种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可累及牙周膜、牙龈、牙槽骨、牙骨质等牙周支持组织,临床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牙周袋的形成、附着丧失等。其中牙槽骨吸收主要病理表现为牙槽骨的高度、密度的变化,牙槽骨密度等指标的测量对牙周病治疗计划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何正确、准确地评估牙周支持组织、牙槽骨的状况,对于临床医生治疗牙周病或种植患者而言十分重要。9牙槽骨骨密度测量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三类方法。临床上测量骨密度常用方法包括螺旋CT测量法、双能X线吸收法、双光子吸收法等,这些方法大多都是用于躯干骨、脊椎、腰椎等部位。但是由于颌骨解剖结构复杂,

3、位置特殊,口腔空间狭小,周围有较多的软硬组织,使得上述方法应用于牙槽骨骨密度测量时难度增大,限制了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发展。本文就目前常用的牙槽骨密度测量方法综述如下。1定性检查法此法较早应用于骨密度的测量,通过对X线的黑化程度进行观察、评估而间接得到骨密度。DevlinH等[2]通过放入口中的已知密度、厚度作为参照物,与骨组织同时拍摄图像,观察牙槽骨的透过度是否增加、骨小梁的多少、粗细及骨皮质厚薄的变化等来评估牙槽骨密度的变化。由于骨骼形态学变化只有骨量超过30%的丢失才能显现出密度的变化,敏感度低,不能做定量分析。在王晓敏等[3]的牙齿缺失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中

4、,对于该评估方法受投照条件和观察者的诊断经验、病理学知识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重复率不高、结论差异大,同时又受投照剂量、胶片质量等因素影响,不适用于早期及实验性诊断。目前X线摄片术在口腔中的应用主要是根尖片、曲面断层片等方式。2形态测定分析法9在形态测定分析法中,主要通过曲面断层下颌指数(panoramicmandibularindex,PMI)和下颌骨骨皮质厚度(mandibularcorticalindex,MCI)来反映下颌骨骨量的变化。PMI就是在颏孔对应处,下颌骨下缘骨的皮质厚度和颏孔至下颌骨下缘距离之间的比值。MCI则是通过对双侧颏孔远中下颌骨下缘的

5、骨皮质形态的变化进行骨密度的分型。MCI可以分为3型:Ⅰ.双侧下颌骨下缘骨皮质的骨内膜边缘平滑整齐;Ⅱ.单侧以及双侧的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内,其骨内膜呈现出半月形缺损,这就是骨陷窝吸收;Ⅲ.单侧或双侧下颌骨下缘骨皮质的骨内膜皮质残余,呈多孔状。此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和便于普查,但是研究时要考虑各种物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影响,并进行修正。虽然PMI和MCI仅是半定量的检查法,但如能在应用前大量调研并得出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的相对正常参考值,那么临床应用时参考价值则更高。3定量检查法定量分析分为无创性和有创性两类。有创性需活检后再体外分析骨标本,虽然可以排除软组织

6、等重叠影像的干扰,但其侵入性、不可重复性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且牙槽骨骨质较薄,其中包埋着牙根,取材受到限制。3.1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的测量法(DEXA)WTO中DE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其原理是将高能量(如100kV)时测得的X线吸收值和低能量(如509kV)时测得的X线吸收值行综合减法处理,通过这种方法来消除软组织对密度测量的影响[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有将DEXA这种广泛运用于全身骨质密度的方法引入颌骨骨密度测量中。为了避开颌骨骨结构的重叠,在早年中测量下颌骨密度时应用DEXA技术,设置X线可以垂直在头正中的矢状面,然后在其左右侧进行重叠照射

7、,此时测量出的骨密度,就是其下颌骨的平均骨密度,之后再同中轴与外周的骨骼相比较,但是这种方法还仅限于进行实验研究,目前还尚未能测量出颌骨内的局部密度[5]。3.2基于计算机的数字减影技术(DSR)9DSR是基于数字化牙片的骨密度测量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法[6]。其原理是应用计算机将同一位置不同时期的牙片重叠,然后将不同牙片的灰度相减获得减影图像,未改变的部位显示为中性,密度改变的部位则显示为灰度的增减,从而显示出骨密度的变化。在梁恒燕[7]的引导骨再生(GBR)技术修复牙槽骨研究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图像进行密度分析,用像素数×灰度

8、变化的平均值对骨密度进行定量,符合相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