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教学讲义ppt.ppt

ID:62098886

大小:1.22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1-04-16

最新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一、什么是态度1.定义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一、什么是态度2.态度的构成要素认知情感意向人们作为态度的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态度的认知因素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等。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一经产生就必定对人们与特定态度对象有关的行为产生种种性质不同的影响;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三、态度与人际交往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实验人员让两组参加

2、者向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告诉第一组说,对方是一个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诉第二组说,对方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有趣的人。结果发现,后一组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交谈得很投机,通话时间也明显比前一组参加者的时间长。而前一组参加者与女士的交谈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依据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采取基本态度,提出了四种人际交往模式: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自卑、恐慌)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理性、理解、宽容、接纳)四

3、、态度的形成1.学习经验人们像获得事实、概念、思想、思维方式及习惯一样通过学习去获得态度。个人的经历,尤其是重要经历,以及与这些经验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导致了态度的产生与发展。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模仿四、态度的形成2.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态度是为一定的心理目的服务的,人们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取决于态度对于个人的意义。因而,不同的人由于目的与原因的不同,发展起了不同的态度体系。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识功能1.学习经验五、态度的改变态度改变是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已往的态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其本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随着社会与周围世界的不断

4、改变,客观上要求人们作为行为引导系统的态度发生相应的变化。五、态度的改变1.凯尔曼的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依从认同内化(一)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应或表面行为。这是一种权宜的态度改变。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依赖关系,或者说个人情感上存在与别人或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内化性的态度改变是一种新价值观的获得,是态度改变中的最深刻的层次。五、态度的改变1.凯尔曼的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一)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2.费斯廷格

5、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个人去改变有关的观念或行为,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协调。观念与行为的改变亦即态度的改变。认知不协调通常在4种情况下出现: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层次的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认知主体的不协调作为一种机体紧张状态,一经产生,人的避免焦虑、肯定自我的倾向,就会推动人减少或避免不协调。 减少或消除不协调的途径主要有: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五、态度的改变1.凯尔曼的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

6、一)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2.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3.海德的平衡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五、态度的改变1.态度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二)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抗拒反应心理惯性五、态度的改变2.传达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二)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传达者威信传达者立场传达者的目的指向传达者的吸引力五、态度的改变3.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二)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信息的差异信息的倾向性信息提供方式五、态度的改变1.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三)态度改变的方法态度改变影响因素向方法的引申增加所提供的沟通信息的影响力;弱化态度主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睡眠者效应”只要环境提供了与人们既有态度不同的信息,那么人们终

7、将为这些信息所影响。信息的适当重复五、态度的改变(三)态度改变的方法2.参照群体引导3.通过改变行为实现态度改变“不充分理由效应”:人们获得的外部支持越少,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为保持认知的协调,外在理由越是缺乏,越是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过度理由效应”:如果人们一种行为的理由本来是充分的,但外界条件以具有更大吸引力的刺激额外增加了更多的理由,那么人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会转向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刺激。王德鉴教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经验介绍刘森平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包括声带息肉、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