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浴疗法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中药浴疗法教学讲义ppt.ppt

ID:62092573

大小:937.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药浴疗法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中药浴疗法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中药浴疗法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中药浴疗法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中药浴疗法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药浴疗法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浴疗法什么是中药浴中药浴是中医外治法中一种特色疗法。它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取适当的中草药,经加工制成中药浴液,进行全身、半身沐浴或局部浸浴(如坐浴、足浴、面浴、目浴等),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药外治疗法。中药浴源流《殷墟卜辞》记载有22种疾病使用了外治法,其中就包括了药浴。《黄帝内经》有“摩之浴之”、“行水渍之”等药浴法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药浴发汗袪邪法。《伤寒杂病论》记载用百合洗方洗身以治百合病、苦参汤洗浴治疗狐惑病等。《本草纲目》收载了多首沐浴、热浴、坐浴药方。《理瀹骈文》提出:“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

2、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奠定了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中药浴的现代作用机理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吸收、渗透、感觉、分泌、排泄等多种功能,药浴疗法正是利用了皮肤的这些生理机能来治疗疾病,故皮肤的生理特点是药浴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中药浴的现代作用机理药浴透皮吸收原理●通过渗透角质层细胞膜,入细胞内;●大分子及水溶性物质通过毛孔、汗孔被吸收●通过表皮细胞间隙渗透进入真皮。中药浴的现代作用机理水合作用原理水合温热作用一方面使毛孔开放,促进药物的穿透、扩散,利于药物的吸收;皮肤湿度越高,角质层水合程度越高,其渗透和吸收能力也越强,药物活性和渗透扩散系数增加,促进药物的吸收。可见,中

3、药浴实则是中药治疗与现代物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中药浴的现代作用机理反射原理分布于皮肤的大量自主神经末梢及特殊感受器,在药浴作用下,神经末梢由静止状态进入活动状态,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同时改善内脏、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中药浴的治疗作用●活血通络,促进血液循环。●发汗驱邪,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药气循经,直达病所,调节脏腑功能。●扶助正气,增强免疫,消除疲劳。●平心安神,改善睡眠。中药浴在我院临床适用范围●肾炎水肿●慢性肾衰(氮质血症)●皮肤瘙痒,慢性皮肤病。●风湿免疫病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肾病合

4、并外感。●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手足麻疼)●康复保健:缓解疲劳,改善睡眠。●降脂减肥。中药浴禁忌症●血压过高者。●高热大汗者。●皮肤有开放性伤口者。●严重心脏病患者。●对中药浴过敏者。中药浴注意事项●药液温度保持在37°~39°之间,不宜过烫,以免灼伤皮肤。●过饥、过饱,或极度疲劳、酒醉后不宜药浴●药浴时患者如出现头晕症状,可暂停药浴。●因药浴引起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药浴。●药浴后应卧床休息2个小时。●药浴后24小时避免着凉、摸凉,禁止冷饮食,避免接触毒物。●治疗后,原地睡眠,不能少于2小时各种中药浴功用及适应证一号中药浴(扶正浴)功用:益气活血,舒经通络,平衡阴阳,强健体质。适应症:1、

5、亚健康状态:体质差、易疲劳、睡眠差、易感冒、肠胃不适,精神不振。2、各种慢性疾病者:通过药浴增强抗病能力。各种中药浴功用及适应证二号中药浴(袪邪浴)功用:发汗袪邪,逐水驱毒。适应症:1、肾病水肿。2、慢性肾衰(氮质血症)3、外感(风寒型)各种中药浴功用及适应证三号中药浴(肤疾浴)功用:养血活血,疏风止痒。适应症:1、尿毒症引起的皮肤瘙痒。2、各种慢性皮肤病。3、服用激素引起的皮肤痤疮。各种中药浴功用及适应证四号中药浴(风湿浴)功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适应症:风湿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中药浴疗程足浴适应症:1、保健2、下肢及足部发凉者3、上热下凉体质中药浴疗程●每周一次,3-4次/

6、疗程●治疗过程浸浴40分钟浴后在浴室卧床休息2小时病志书写慢性肾炎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水湿不化。治宜:健脾益肾,化湿逐水。中药浴方:...慢性肾衰中医辨证:肾气衰败,浊毒留滞。治宜:益肾降浊。中药浴方:...谢谢!舌咽神经痛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概念:局限于舌咽神经或者迷走神经的耳咽支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病因:1、病因不完全明确;2、微血管压迫舌咽神经可能是主要原因。常见的压迫血管: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等。发病机理:小脑后下动脉等小血管压迫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造成舌咽及迷走神经的脱髓鞘改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临床表现:1、性别:男性好发;年龄:35岁以后;2

7、、疼痛范围:局限于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耳支、咽支支配区,即咽后壁、扁桃体窝、舌根和外耳道深部等,可向耳朵、下颌和齿龈放射。多为单侧,双侧少见。3、疼痛性质:如刀割、针刺、触电样,骤发,程度剧烈,历时数秒至一分钟不等,每天发作从几次至几十次;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静止期,静止期有时长达1年,但不会自愈。4、诱发因素:吞咽、咳嗽、咀嚼及喷嚏等诱发。5、10%病例发展为迷走舌咽性晕厥,即发作时出现心动过缓、心律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