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90554
大小:1.35 MB
页数:73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国协和医科中医教研室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协和医科中医教研室中药的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人工合成的药物。①药性以中医药学的独特术语表述②药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③药物配伍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一.概说中药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中药来源、炮制、性能、功效、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概说二.中药的性能就是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2.五味:五味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味道作用适应证辛味发散、行气、活血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甘味补养、缓急虚证、拘急疼痛。酸味收敛、固涩虚汗、遗精、久泻、带下苦味泻火
2、、泻下、燥湿热病、便秘、胀满咸味润下、软坚、散结痰核、瘰疠、便秘淡味渗湿、利水水肿。小便不利五味的作用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种趋向而言。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上行发散,趋向于表;沉:下行泄利,趋向于里。升浮药:解表、散寒、祛风、升阳、催吐作用;沉降药:清热、泻下、降逆、潜阳、止呕作用。3.升降浮沉4.归经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是定位、定向的药性理论。在文献中称入某经、行某经,或迳称为某经药。4.归经理论基础: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确定依据:药物特性;药物疗效。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临床
3、意义: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4.归经五味与五脏味酸---能入肝;味苦---能入心;味辛---能入肺;味甘---能入脾;味咸---能入肾。4.归经引经药(引经报使或诸经向导):指一种药物可以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趋向某经或直达病所,从而有力地发挥疗效。毒药:(1)广义:指一切药物的总称。《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尚书》:“药弗瞑眩,厥疾弗瘳”。(2)狭义:指药物的偏性。《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5.中药毒性毒性: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素问》:“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现代含
4、义:①药物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②药物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5.中药毒性剂量过大;误服伪品;中毒原因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个体差异。5.中药毒性注意中药毒、副作用:马兜玲酸肾病(关木通、广防己、马兜玲、天仙藤、青木香等)。乌头碱类中药的心脏毒性;黄药子雷公藤、朱砂、雄黄等的肝毒性等。合理应用有毒中药:以毒攻毒,如雷公藤治肾炎、RA;斑蝥治癌肿;马前子治风湿痹痛;砒霜治白血病等。5.中药毒性1.配伍概念: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功用,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三.中药的用法七情配伍规律单行:单用一种药物,不
5、需要其它药物辅助,如独参汤。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能取得协同作用而互相促进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相使: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石膏配牛膝。三.中药的用法七情配伍规律相畏: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烈性或毒性。如半夏畏生姜。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防风杀砒霜毒。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相反: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三.中药的用法2.配伍禁忌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6、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注: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党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反藜芦。三.中药的用法3.中药煎服法煎药法:煎药器皿以砂锅、搪瓷为宜。煎药前加冷水浸泡药物30~60分钟,水量适当,以高出药为度。一般每剂药煎煮两次,第二次煎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均应适当减少。解表药宜用武火,煎的时间不宜长,沸后10~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文火久煎,沸后煎40~60分钟左右。两次药煎好后合并搅匀,分早晚两次分服。三.中药的用法服药法: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散寒剂热服;治疗呕吐剂宜小量频服。滋补药宜饭前服,驱虫或泻下药空腹服
7、;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宁神安眠药宜睡前服。三.中药的用法概念:凡是能够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统称为解表药。作用:促使患者发汗或微发汗,达到解除表邪的目的。适应证:1.发散表邪,解除表证。2.开宣肺气,平喘止咳。3.透发斑疹。4.发汗以消肿。5.行痹止痛。解表药注意事项:1.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或失血亡液等,均宜慎用或禁用。2.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3.注意季节性用药。4.不宜久煎。分类: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解表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