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孙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孙华

ID:4302897

大小:622.01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7-11-3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孙华_第1页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孙华_第2页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孙华_第3页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孙华_第4页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孙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孙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孙华针灸治疗教学大纲要求了解针灸的治疗原则掌握针灸配穴处方原则了解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一、针灸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者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针灸的治疗原则指出针灸治病,凡邪气盛满时,当用泻法,以泻其实邪;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时,应用补法,以补其不足,使正气充实。若属热邪,应用疾刺法或刺出血,以疏泄其邪热。针灸的治疗原则若寒邪过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时,当用留针法,以使阳气来复而祛散寒邪,或用灸法以助阳散寒。若气血瘀

2、滞,闭阻经络时,用出血法,以祛除其瘀。若阳气不足而脉陷下时,则宜用灸法,以升阳举陷;若非他经所犯而本经有病者,则取本经腧穴,以调其气血。针灸的治疗原则因此在临床运用针灸治病时,必须根据中医基本理论,运用望、闻、问、切四诊配合其它方法,确立八纲,始能决定针灸治疗原则。针灸的治疗原则阴阳-中医的基本理论核心,八纲中的总纲。表里-一般是指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浅而言。寒热-指疾病的性质而言。虚实-指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长。针灸的治疗原则表-浅刺(在经络在皮肉者)阳热-浅刺疾出,泻法八实-泻法,多针少灸或出血纲里-深刺(在脏、在腑)阴寒-留针,宜灸虚-补法,少针多灸二、针灸的治疗

3、作用1、调和阴阳针灸治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和阴阳,正如《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是通过腧穴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针灸的治疗作用2、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扶正祛邪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法则,在正邪双方斗争中,两者盛衰的程度不同,其病证也不同。“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所以治疗时实证应用泻法,虚症应用补法。针灸的治疗作用临床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扶正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盛的病证,祛邪适用于邪实而正未伤的病证;扶正与祛邪同时应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

4、。针灸的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来实现的。针灸的治疗作用3、疏通经络《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针灸的治疗作用在病理上经络与脏腑、器官也是息息相关的。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经络气血的逆乱,都可引起有关脏腑、器官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理变化。疏通经络就是调整经气。针灸治病是采用补法和泻法,作用于腧穴经络,取得“通其经络,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治愈疾病。三、

5、配穴处方原则1、近部取穴根据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这一普遍规律提出的。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配穴处方原则2、远部(远道)取穴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是在病痛较远的部位取穴(特别是在本经肘膝以下的部位)。配穴处方原则3、对证取穴(随证取穴、辨证取穴)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的功能提出的。它与近部与远部取穴不同。八会穴就是典型的对证取穴,八会穴是指人体气、血、筋、骨、髓、脉、脏、腑等其精气聚会处的八个腧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骨会…大杼髓会…绝骨(悬钟)脉会…太渊中风中风是

6、一种常见急性疾病,多为中老年人。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病最常见的病因,血液动力学及血液粘稠度的改变为其病理基础。特点:反复发作,常留有后遗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疾患。一、病因病机正气不足,经络空虚,风邪入侵--外风、虚烦劳过度,病后体虚,年老体衰,阴阳失调,内风旋动--内风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瘀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或肝阳素旺,木克脾土,脾失运化,内生痰浊;或内火炽盛,炼液为痰,以致肝风挟痰

7、火窜扰经络,蒙蔽清窍而猝然昏倒,歪噼不遂--痰五志过极,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或肝郁气滞,失于条达,气血瘀滞;或者暴怒伤肝,肝阳暴动,气血俱浮,上冲于脑,突发大厥--火二、辨证辨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中经络、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辨病势顺逆以神志作为标准病位主证与现代医学诊断类比中经络:肌肤不仁,一侧手足血液粘稠度增高,麻木或偏身麻木,或脑动脉硬化,一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性脑缺血,脑血栓或语言不利形成,脑梗塞中脏腑:神志不清或昏迷,半身脑梗塞,脑出血不遂,口眼歪斜,失语脑疝前期或头痛,项强,高热,呼吸鼾鸣,喉中痰声漉漉,口角流涎等辨闭证与脱证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