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90256
大小:1.79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医针灸学课件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针灸学课件一、针灸学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二、针灸学的主要内容经络的概念、名称、分布、循行、规律、作用和应用腧穴的概念、分类、作用、取穴方法针灸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方法和技能针灸治疗遵循的基本法则、诊疗规律、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表明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应用方便经济安全针灸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科300多种病症有疗效(约有100种疗效显著)针灸学主要内容针法灸法针灸治疗法经络学•腧穴学经络学说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脏腑相互之间联系的一种理论学说。经络联系各脏腑、组织、器官,运行气血、调
2、节机能平衡的独特通路。经络的组成、分布“路径”,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经络系统主干,分布于人体体表深部,纵行走向。络脉:“网络”,经脉别出的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分布于体表浅部。经脉:经络{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十二经别、经筋、皮部。奇经八脉—任、督、冲、带脉,阴维、阳维脉,阴跷、阳跷脉。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经络{经脉{十二经脉(见表)任、督脉}十四经十二经脉的规律1、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布、体表循行规律2、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表里洛属关系4、十二经脉流注顺序十二经
3、脉名称、分布、体表循行规律表阴经阳经四肢循行部位属脏属腑阳(外)阴(内)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上肢前线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中线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后线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下肢前线*厥阴肝经少阳胆经中线*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后线*十二经脉分布(对称分布)在四肢部:阳经在外,阴经在内;阳明、太阴在前缘,少阳、厥阴在中线,太阳、少阴在后缘。在面、额部:阳明经在肩胛部:手三阳经在面颊、头顶、后头:太阳经在头侧部:少阳经在胸、腹、侧面:足三阳经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脾经走在中线,肝经走在前线,直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后,两者走回原位。*十
4、二经脉与脏腑之间有络属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十二经脉名称(依椐手足、脏腑、阴阳而定)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走向、交接规律《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头胸足手腹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表里属络规律(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肺经大肠经脾经胃经心经小肠经肾经膀胱经肝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流注规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
5、焦经胆经肝经《经脉举痛篇》“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逐经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手次指端鼻内足大趾内侧心内手小指端内眦足小趾端胸中手无名指端外眦足大趾端肺内肺内奇经八脉中的任、督脉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顶,反折向下,至鼻尖,入上齿。“阳脉之海”。*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颌部。“阴脉之海”督脉经脉循行任脉经脉循行....……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人体各组织、器官。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3、调节机能平衡----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
6、调阴阳,以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4、感应传导作用---得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传导作用的表现。1、阐明病理变化:病邪入里的传变途径,脏腑与体表组织、病变相互影响的重要渠道。2、指导临床诊断: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疾病。依循经起止辩病。3、指导临床治疗(1)药物的选择作用。(2)循经取穴治疗。(3)预防疾病。{生理功能{应用腧穴学一、概念:《素问气府论》“脉气所发”*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临床上针灸、推拿、拔罐治疗施术之处。二、别称:“砭灸处”、“节”、“会”、“骨孔”、“气穴”、“穴位”腧穴的分类1
7、、经穴(十四经穴)分布于十四经上的腧穴。现有362个(印堂归督脉)。如:足三里、合谷等。2、奇穴(经外奇穴)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一定的穴名和明确的位置,尚未列入十四经的穴位。如:太阳、八邪等。3、阿是穴(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无固名,无定位,仅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为针刺部位。“以痛为腧”。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1、近治作用—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的主治作用。如:眼区的承泣、四白、睛明均可治疗眼疾。2、远治作用—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甚至影响全身的主治作用。如:合
8、谷能治手腕疾病;又能治头颈部疾病;甚至还能治外感发热。3、特殊作用—(1)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如:针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2)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丰隆驱痰。特定穴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分十类----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八会穴、八脉穴、募穴、交会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脏章门筋阳陵泉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