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和对策

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和对策

ID:6206254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6

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和对策_第1页
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和对策_第2页
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和对策_第3页
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和对策_第4页
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流动儿童和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和对策  【摘要】流动儿童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各个城市,国家社会与政府也越来越关心流动儿童的生活状况。但是,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的现状并不乐观,原因包括相关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当地社会的排斥;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市民、儿童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关键词】流动儿童农民工城市社会身份认同社会交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兴起了打工潮。发展至今,打工者当中,以家庭为单位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带着十四岁以下的孩子

2、。这些孩子一般被称为流动儿童,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实现身份认同,是其个人发展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现实问题。我国流动儿童融入当地城市生活的现状7流动儿童与城市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指在族群交往中,一个人如何定位与该族群的关系,一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最能代表他是否融入某个群体。族群的概念的产生,在与其他和自身有差异或利益冲突时才会出现。身份认同是通过一个人在确定自身与接触的群体的边界而构建出来的,因此,一个儿童的身份认同就是指他本人是否与当地人划为同一类人,自己是否与所在城市的人有区别,比如说语言是否相

3、通,文化是否相近,生活习惯、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是否一样等。据一份关于中国某城市的民工儿童身份认同的抽样调查显示,其中认为自己是城市孩子的占21%,是农村孩子的占58%,不知道或者说不清的占2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有21%的孩子说不清,或者说感觉自己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农村,因为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太大,对这个城市接触的太少,而自己长时间没有回到农村去,老家里的事情也已不太熟悉,从而成为农村与城市夹缝之间的第三种群体。另据一份关于孩子平时生活状态的调查问卷显示,在问及“放假后,你和谁一起玩”时,有53%的孩子表示自己呆在家里,有

4、28%的孩子表示自己会跟周围和自己一样的外来孩子玩,只有12%的孩子表示会跟城市孩子玩,其他的7%孩子选择了帮助父母干活。从这些调查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融入到当地城市的生活当中去,不认同自己的城市身份。7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结构性融合。城市与流动儿童的结构性融合是指流动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交往中与城市社会中的人群建立比较亲密关系,能够进入城市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否被城市群体所接受。①这种接受要有比较频繁的往来,因此,流动儿童要想融入城市社会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即要有充足的机会与城市群体相接触。影响儿童与城市社

5、会群体交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儿童的生活居住环境;儿童是否有与城市群体交往的动机;儿童是否有与城市群体交往的中介。②三者缺其一,都会影响流动儿童与城市群体之间的接触。目前我国流动儿童的父母大都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民,经济生活都不是很富裕,因此,其在城市中生活大都是租房住,或者自搭简易棚,以及一部分由雇主提供房子。位置上则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与城市社会相隔离,城市小学的学生又遍布整个城市,住的都普遍比较远,因此儿童只能与周边和他们一样的流动儿童接触,很少有与城市里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另外,即使有机会与城市孩子接触的机会,这种

6、接触也是不深入的。也许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这也突出了孩子与城市群体交往中介的重要作用。但是,就一般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父母一般都是农民工,因此很难有好的中介。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城市的公办中小学是不接收外来民工子弟的,尤其是城市里的一些重点学校。一些本地政府指定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上学的学校,很多也是将本地城市孩子与来城市务工孩子分开教学,这种分班制严重影响了流动儿童与当地城市儿童的接触。7此外,也有许多学校是接收流动儿童的,可他们之间能否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关系,这取决于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取决于老师是否能在其

7、中充当良好的中介。但是,因为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加之精力毕竟有限,所以能够帮助流动儿童接触城里的孩子,只能占少数。我国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形成的原因相关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流动儿童分享城市的教育资源。③而这种限制其实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与排斥,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居民都享有着城市的各种公共设施,总是以一种主人的身份来看待外来务工人员,仿佛城市里的资源只是为了他们而存在,拒绝与城市农民工分享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同时我国教育制度是根据户口、工作单位而实行学区制,而

8、农民工的户口不属于这里,因此,这更加让城市居民想当然的认为,流动儿童更不应与他们一起分享城市资源。当地社会的排斥。国家政策所导致的城市居7民不愿与民工分享社会资源只是流动儿童难与城市社会融合的原因之一。由于农民工的经济状况普遍比较薄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