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名师教案(2018年).docx

ID:62021708

大小:21.7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4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名师教案(2018年).docx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名师教案(2018年).docx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名师教案(2018年).docx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名师教案(2018年).docx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名师教案(2018年).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名师教案(2018年).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画》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课前准备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

2、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3、。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6.学生读诗。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

4、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学生自由读。(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3)抽读重点字。(4)全班齐读。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8.师导

5、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

6、的优美。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2.学生自由背诵。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

7、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9.学生演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名师教案(2018年).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画》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课前准备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

2、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3、。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6.学生读诗。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

4、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学生自由读。(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3)抽读重点字。(4)全班齐读。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8.师导

5、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

6、的优美。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2.学生自由背诵。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

7、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9.学生演一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