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doc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doc

ID:62015490

大小:3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12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doc_第1页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doc_第2页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doc_第3页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doc_第4页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作者:郦波席书拜师阳明心学的处世姿态是拿起而非放下,终极追求是求担当而不是求个人的解脱,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之后,他行动的风格也变得犀利,整个运势都变了,气场特别大,他那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建立龙冈书院时候的心学还只是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还只是悟到了“心即理,心外无物”。接下去,心学将迎来它最让人瞩目的一面,就是世人特别欣赏与推崇的“知行合一”的学说。虽然说王阳明自己在五十岁知天命之后,重点只提“致良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作者:郦波席书拜师阳明心学的处世姿态是拿起而非放下,终极追求是求担

2、当而不是求个人的解脱,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之后,他行动的风格也变得犀利,整个运势都变了,气场特别大,他那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建立龙冈书院时候的心学还只是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还只是悟到了“心即理,心外无物”。接下去,心学将迎来它最让人瞩目的一面,就是世人特别欣赏与推崇的“知行合一”的学说。虽然说王阳明自己在五十岁知天命之后,重点只提“致良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诞生作者:郦波席书拜师阳明心学的处世姿态是拿起而非放下,终极追求是求担当而不是求个人的解脱,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之后,他行动的风格也变得犀利,整个运势都变了

3、,气场特别大,他那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建立龙冈书院时候的心学还只是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还只是悟到了“心即理,心外无物”。接下去,心学将迎来它最让人瞩目的一面,就是世人特别欣赏与推崇的“知行合一”的学说。虽然说王阳明自己在五十岁知天命之后,重点只提“致良知”之论,但我们知道很多杰出人士把王阳明当做五百年来第一精神导师的关键,就是知行合一学说。那么,这种知行合一的精神是如何产生的呢?和一个人的关系很大。这个人的名字叫席书。席书的官阶,包括他的资历都比王阳明高多了。席书当时是贵州的提学副使。好多人要是不了解明代官制的话,

4、大概以为这个提学副使是管教育的一个副使,相当于今天教育厅的副厅长。其实席书是教育厅正厅长,整个贵州的教育都是他主抓。他那个副使不是说还有个正使,而是因为提学官是由按察司的副使兼任,席书就相当于贵州省的副检察长兼教育厅厅长。这个官阶非常高,正四品官员。龙场偏僻得很,席书怎么会知道王阳明呢?大家一想,肯定是那个龙冈书院声名大振的原因。其实席书知道这件事,首先是因为毛应奎。我们知道毛应奎为调停王阳明和思州知州的事,亲自跑到龙冈书院,看了一下王阳明。见过之后,发现王阳明不简单。再看他的处事风格,处理知州这件事情有大智慧,而且还在贵州这么偏僻的地方建了一个龙冈书院。毛应奎就对席书

5、说,这个人虽然是我们下级,不过一个小小的驿丞,连九品都算不上,不入品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人你应该去见见,真不简单。你看那个时代的官员啊,许多都有着儒家的胸怀。虽然官场等级森严,席书是正四品,王阳明连品都没有;席书年龄也要比王阳明大十一岁,但他一听王阳明是个人才,就亲自跑到龙场去听课,听王阳明讲课,要见识一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席书这个姿态不得了,要知道席书在明代那是声名赫赫的一号人物。席书此前性子特别轴,在朝廷做御史的时候就敢于讲真话,因此京官待不住,就被明升暗降,挤兑到贵州来做提学副使。后来嘉靖皇帝上台之后,尤其喜欢席书。席书做过湖广巡抚,从湖广巡抚任上又调到中央去做礼部

6、尚书,封武英殿大学士。张居正是隆庆二年入阁,进入内阁的时候职位就是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也就是此前席书担任的这个位置。可以说,席书在当时不论资历也好,影响也好,那都比王阳明深多了。但是他听说王阳明虽然只不过是个驿丞,但是除了管理好政务,还居然办了个龙冈书院,还创立了一门学问叫做心学,就专门来到龙场驿。听课之后,席书又向王阳明请教。席书是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接受的是标准的理学教育。既然王阳明你的学问很大,我们就探讨一下学术问题吧。那么,席书问了王阳明什么问题呢?就是朱陆异同。朱熹和陆九渊他们都是理学,按道理都是儒家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那也是儒学的一个分支。追根溯源,其

7、实都从程颐、程颢二程那儿来。老大程颢这一支就传到陆九渊这儿,陆九渊再传,传到王阳明这儿,哲学史上叫陆王心学。老二程颐这一支传到朱熹,后来叫程朱理学。陆九渊和朱熹两人就心学、理学之称便有分歧。后来吕祖谦看两人观点实在不同,想调和一下,就把两个人叫到一起。两个人辩争了三天,结果谁都不服气谁,不欢而散,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席书提的问题就是,你要讲理学,你要讲心学,你得按照学者的观点给我讲清楚朱陆异同,源流考证,理论考辨。你既然说你有学问,我听听你学问怎么样。王阳明淡淡一笑,不讲朱陆异同,只讲“心即理,心外无物”,讲自己最近悟出来的心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