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散文艺术.ppt

孟子的散文艺术.ppt

ID:61998051

大小:973.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4-09

孟子的散文艺术.ppt_第1页
孟子的散文艺术.ppt_第2页
孟子的散文艺术.ppt_第3页
孟子的散文艺术.ppt_第4页
孟子的散文艺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的散文艺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八节《孟子》的散文艺术一、《孟子》的总体特征从形式上看,《孟子》的文章是由《论语》的语录体发展起来的,但其中多数章节已形成篇幅较长的对话。其说理之畅达,章法之巧妙,都大大超过了《论语》;加上其充沛的气势与生动的文采,形成了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在先秦散文中,《孟子》的艺术成就仅次于《庄子》,而为后世所称道。二、浓厚的论辩色彩高超的论辩艺术如《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

2、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是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中更多的还是那些论辩性的对话,它们更能表现孟子的论辩技巧。在论辩中,孟子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一次,齐宣王向他问起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不愿意谈,他就巧妙地把话题引到王道仁政上来。他先提起齐宣王不忍以牛衅钟的一件小事,称赞他有仁心,引起他的好感

3、。进而又批评他虽有仁心却不行仁政,是“不为”,而非“不能”;然后又揭穿他“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大欲,并指出,以武力征服天下,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后必有灾,只有行仁政才能无敌于天下,终于引起齐宣王对仁政的兴趣。孟子还常常采用迂回战术他为了批评齐宣王未能治理好国家,就先问他:“大王的臣下有人把妻子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朋友却让他的妻子挨饿受冻,该怎样对待这个朋友?”回答说:“抛弃他。”又问:“法官不能审理好案件,怎样处理他?”回答说:“罢免他。”孟子突然把话题转向治国,问道:“国家没治理好

4、,该怎么办?”齐宣王无法回答,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有时,孟子先通过设问,使对方在回答中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在同农家学派的陈相辩论时,他针对其老师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观点,层层追问对方。由于抓住了对方的理论破绽,有破有立,文章具有锐不可当的逻辑力量。三、充沛的感情强劲的气势“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这种宏大的理想为他的作品增添了豪迈的气概、奔放的激情。弟子公都子问他:“外人皆

5、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他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接着便从历史的角度,回顾禹、周公、孟子的业绩,列举现实中“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的现象。然后指出:杨墨之道不息,孟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

6、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蔑视权贵,鄙薄利禄,在统治者面前表现出高度的人格尊严。“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设饮,驰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孟子·尽心下》)他鄙视浅薄的梁襄王,说他“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其所畏焉。”他当面质问好战的梁惠王:“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7、以刃与政,有以异乎?”他指斥公孙衍、张仪为“妾妇之道”,甚至骂杨朱、墨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同人辩论时,满怀着捍卫真理的正义感,因而便能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他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坚信不移每当述及理想,总是激昂慷慨,深情无限。例如“鱼我所欲也”、“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两章,或悲壮,或庄严,或热情洋溢,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这此些作品不仅有陵轹一切的理论力量,而且使读者受到感染。四、精彩的比喻和寓言孟子又以善用譬喻见长。孟子在运用譬喻的时候,往往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告子以水喻人性,说“人性之无分于善

8、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他立即反驳道:“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书中还有些较为复杂的譬喻,或整段为喻,或整章为喻,或正意喻意并列,或喻言正言互叠,手法丰富多彩。书中的寓言大都篇幅不长,其中很少刻意渲染,但又寓意鲜明,涉笔成趣。如“日攘邻人之鸡”、“揠苗助长”、“弈秋”等,都颇为生动传神。最为精彩的是《离娄下》中这则故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必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