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ID:20275560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_第1页
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_第2页
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_第3页
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_第4页
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孟子名轲,战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作为孔子之孙孔?车脑俅?弟子,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矢志不渝地维护并传播着儒家的思想文化,尽心竭力地游说诸国国君,并以著书立说的方式来阐释自己的思想。关于《孟子》一书的记载,最早见于汉赵岐的《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原为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分286章,三万五千余字。该书对后代影响极大,广受推崇和效仿。如韩愈散文中那种严整博喻的特色,明显取于孟子的散文,即便是在方苞、龚自珍,孙中山等人的文章中也可领略到孟子散文的那种通脱之风,浩然之气。南宋朱熹更是

2、将《孟子》奉为“四书”之一,将孟子其人其书都提升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地位。面对着这部魅力永葆、宏大精刻的经典文学著作,通过分析其文学艺术特征,归纳其艺术特色,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孟子其人,学习经典中的思想智慧,借鉴文学写作方法,提升语言表述水平和思辨的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笔者认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主要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雄辞妙喻、平晓畅达的文学风格  (一)雄辩恣肆的散文风格  《孟子》一书散发着浓郁的雄辩之风,这也是孟子散文风格的主要特点之一,而这种风格正是他本人性格和时代风貌相交织下的产物。春秋战国之际,诸子峰起,百家争鸣,

3、面对着激烈的学派论争,欲使自己的思想主张征服受众,则必须要用言辞征服受众的思想。加之,孟子本人性情高傲,锋芒毕露,好辩且善辩,常常与人唇齿交锋,又必欲争胜,这种性格反映在文章中,自然形成了他雄辩滔滔,行文坦露的独特散文风格。在《孟子》一书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他与君主、大臣及其弟子等人物之间的对答,并在舌战中宣泄自己的感情,传达自己的主张。如《滕文公上》中记载的陈相和孟子的对答,孟子先询问清楚许行的生活资料,进一步论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再列举出尧舜等贤明的君主并不事必亲躬之故,提出了自己对君王理政的看法,随即话锋一转,直接指斥陈相背叛自学术派主张

4、的非道德行为,语如刀锋,言如雷霆,一个刚直骨鲠的儒者形象跃然纸上。再如《离娄上》中反诘淳于髡,《万章上》中与万章对答等,无不雄辩滔滔,浩气荡漾,词采飞扬。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讲:“孟文犀利”[1],这正是对《孟子》雄辩文风的高度概括。  但在另一方面上,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在与诸多学派唇枪舌战中,雄辩是一种必要性的手段,但是这种必要性的手段未必会直接取得必然性的胜利。为了保证论辩的胜利,对文学表现方式的开拓,对文学话语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由此,孟子也探寻出了最适合自己的独特文学表现手法。  (二)以譬喻阐事理的文学表现手法  孟子的散文极擅长取譬

5、设喻,往往用极其形象化的语言和故事阐释出复杂的道理,从而显得机智诙谐、难以反驳。《孟子》中有不少寓意深刻的成语和典故不仅为他的散文增色生辉,而且活跃于后代的文学作品与生活口语中,至今还为大众所广泛应用。如“揠苗助长”、“匹夫之勇”、“明察秋毫”等成语都成了后世极为常见常用的词汇。  其散文譬喻精妙的风格主要有两个特点:1.根据不同场合和说话对象进行不同的设喻。如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理政,却未得民众皆归的问题时,孟子则表示“王好战,请以战喻”,用对方感兴趣的战争话题作为谈话的切入点,步步为营,抽丝剥茧,最后提出了唯有实施仁政才可以达到“天下之

6、民至焉”的效果,使得梁惠王无可反驳。这种论说方式易将听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继而进行充分的论述和阐释,从而达到最佳的征服效果。2.用新奇而完整的故事,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抽象的思想主张具体明显化。如《离娄》中“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文字虽短,但语言凝练生动、情节跌宕曲折,其中“男主人公更是当时社会上为追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的厚颜无耻的典型人物的缩影。”[2]这个故事后来被明人孙钟龄借鉴改写为《东郭记》,足见其文学魅力之高。  这些精妙新奇的譬喻在《孟子》中比比皆是,各有所指,但是究其根本性目的却具有同一性。即以譬喻为辅助型手段来增强所论事理

7、的形象性,从而使自我的理论主张征服受众思想。这样的目的就迫使文章用语必须具有通俗性,因此,孟文脱离了殷周以来险涩深怪的语词特色,从而显得明白平易,晓畅通俗。  (三)明白晓畅的语言风格  孟子以推广儒家理论思想作为根源性创作动机,这也使得《孟子》一书延续了《论语》的语录体形式,以明白晓畅的语言来阐释诸多事理。全书文笔浅显自然,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他在抨击杨朱和墨翟时,先是用朗朗上口的文字陈述两学派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然后话锋一转,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两

8、家学派的不满:“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语言平易质朴,却字字珠玑,深砭敌之要害,一气呵成,毫无滞涩。这段文字能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