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次课相贯(圆柱与圆柱)01.ppt

第11次课相贯(圆柱与圆柱)01.ppt

ID:61970067

大小:1.81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4-07

第11次课相贯(圆柱与圆柱)01.ppt_第1页
第11次课相贯(圆柱与圆柱)01.ppt_第2页
第11次课相贯(圆柱与圆柱)01.ppt_第3页
第11次课相贯(圆柱与圆柱)01.ppt_第4页
第11次课相贯(圆柱与圆柱)0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1次课相贯(圆柱与圆柱)0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2-7立体的投影二、回转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三、平面与回转体相交四、两回转体相交四、两回转体相交P78概述相贯体:参与相贯的立体叫做相贯体相贯线:相交立体表面的交线叫做相贯线相贯线相贯体相贯:两立体相交称为相贯相贯的基本形式相贯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平面立体与平面立体相贯平面立体与回转体相贯回转立体与回转体相贯相贯线的性质1).表面性—相贯线位于相交立体的表面上。2).封闭性—相贯线一般是封闭的空间折线(通常由折线围成,或由直线与曲线共同围成)或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为封闭的平面图形或直线。3).共有性—相贯线是两相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分界

2、线,线上所有点属于相交立体表面的共有点。是求相贯线投影的作图依据。1、求相贯线投影的方法求相贯线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上适当数量共有点的投影,然后根据其可见与不可见性,用相关图线光滑连接点的同面投影。常用的求相贯线上点的投影的方法有:1).积聚性法利用表面投影积聚性直接求相贯线上点的投影。2).辅助平面法利用辅助平面求相贯线上点的投影。两相贯立体中只要有一圆柱轴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就可以利圆柱面投影的积聚性得到相贯线的一个投影。然后,用表面取点的方法求出相贯线的其他投影。(一)利用积聚性法求相贯线的投影先找特殊点。相贯线的作图过程:补充中间点。确定交线的弯曲趋势确定

3、交线的范围光滑连接,判别可见性。1、圆柱与圆柱相贯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两外表面相交;两内表面相交。两曲面立体相贯的三种基本形式例3:圆柱与圆柱相贯,求其相贯线。返回12341",3"2"4"1'3'2',4'56785",6"7",8"5',8'6',7'例1:圆柱与圆柱相贯,求其相贯线。例2:两正交空心圆柱相贯,求其相贯线。空间及投影分析:小圆柱轴线垂直于H面,水平投影积聚为圆,根据相贯线的共有性,相贯线的水平投影即为该圆。大圆柱轴线垂直于W面,侧面投影积聚为圆,相贯线的侧面投影在该圆上。求相贯线的投影:利用积聚性,采用表面取点法。☆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光滑连接

4、第2章相贯线第1次作业P24:2-79/(1)、(2)。注意:①作图线用细实线,并保留,可见轮廓线、相贯线加粗成粗实线。②复习书P78~81。END交线为两条平面曲线(椭圆)例3当圆柱直径变化时,相贯线的变化趋势交线向大圆柱一侧弯作业P74/(4)V投影例4两正交等径圆柱不完全贯通的相贯线投影(a)(b)(a)的相贯线为两个左右对称的半椭圆,正面投影的两相交直线是两个左右对称的半个椭圆的投影。(b)的相贯线为一个椭圆,正面投影为一条直线。作业P24/(5)V投影外形例2:补全主视图返回12341",3"2"4"1'3'2',4'例2:补全主视图返回1"2"3"4"1,

5、3241'3'2',4'例6.求两偏交相贯体的V投影1.求相贯线上的特殊点。求相贯线的步骤:1´´(2´´)211´2´343´´(4´´)(5´)5´´56´´662.求相贯线上的一般点。7´´(8´´)787´8´3.依次连线,判别可见性。4.整理轮廓线。2(4´)VIIVIIIIVI(3´)(4´)补充作业A-2/五:V投影逆转90度例6.求两圆柱偏交的相贯体的V投影例1:补全主视图空间分析:四棱柱的四个棱面分别与圆柱面相交,前后两棱面与圆柱轴线平行,截交线为两段直线;左右两棱面与圆柱轴线垂直,截交线为两段圆弧。投影分析:由于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所以相贯

6、线的侧面投影积聚在一段圆弧上,水平投影积聚在矩形上。2、圆柱与方柱相贯例1:补全主视图例2:求作主视图作业P24/(4):补全立体表面的内外相贯线两个同轴回转体—相贯线为平面圆作业P24/(5):补全立体表面的内外相贯线作业P24/(6):补全立体表面的内外相贯线作业P24/(6):补全立体表面的内外相贯线第2章相贯线第2次作业1、P24:2-79/(3)、(4)、(5)、(6);2、补充作业:A(二)/五、六;3、补充作业:A(二)。注意:①作图线用细实线,并保留,可见轮廓线、相贯线加粗成粗实线。②明天交P24;补充作业下周三交。E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