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doc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doc

ID:61967441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doc_第1页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doc_第2页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doc_第3页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doc_第4页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整体把握”之后,人们对“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格外重视,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操作,都有充分的体现。但从目前情况看,也存在着理解上的偏颇和运用上的失误,需要加以辨析和矫正。一、“整体把握”的运用失误(一)顾此失彼,淡忘整体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是由于阅读时没有对文章从语篇的角度来把握,捧着文章就读,不看标题,不善于抓住主题句,一遇到生字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注意力只放在对孤立句子的理解上,到头来满纸汉

2、语注释,可是对文章的整体意思还是不甚了解。(二)违背规律,机械操作有的教师将初读机械地分为:第一遍读,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把音读正确;第二遍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讨论;第三遍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本是一个综合的心智过程。美国学者W·S·格雷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反应、综合四步。这四步在每一次的阅读活动中都存在,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为了将课文读通读顺,让学生多读几遍本无可厚非,但像这样违反认知的规律,将读的心理过程分化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散到

3、每次的阅读活动中,有可能妨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三)匆忙读书,浅尝辄止有的教师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才初读一遍课文,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哪一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结果,学生所说的只是些枝节、琐碎的东西,所提的问题比较肤浅,对主要内容的感知也比较片面。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让学生找喜欢的地方,选择喜爱的句段,喜欢的内容来读,这虽然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但对于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是不利的。(四)割裂文章,只抓重点有的教师喜欢用屏幕出示重点句子,或在某些

4、段落着重标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诵读。脱离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景的词句、语段还会有多大魅力?教学中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至少要以整段文字呈现,且要加强前后内容的联系,对于关键词语的理解与感悟更是要在师生创设的大的文本背景下进行。二、正确理解“整体把握”(一)“整体把握”不只是把握整篇课文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称作文章,是因为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文章这个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在几种因素的作用下,文章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

5、,环环相扣,互为贯通,臻于完美。从整体出发去解读文章,能够把局部同整体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因此,我们认为,整体有不同的层次,即: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不等于仅仅感知、把握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朱熹语)的。换句话说,提倡“整体把握”的本意是试图用“整体直觉”的传统方式,取代语文教学情境中学生阅读的那种“肢解分析”,从而克服

6、语文教学中零敲碎打的分析和繁琐零碎的题海训练所带来的弊病。为此,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这是一种新颖、高效而又灵动、活泼的阅读方式。明乎此,才能让整体把握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二)“整体把握”不只是靠学生个人现在有一种倾向,许多教师不加分析地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至宝,极力推崇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主张“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情、经验、眼光

7、、角度去体验作品”,这有正确的一面。因为,教师代替学生读是肯定不对的,要坚决改。但也必须认识到,光让学生自己读也未必全对。比如,阅读课让学生坐进阅览室自己翻书、古诗文让学生自己背记等就未必合适。教师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这是真理;但教师的服务不等于准备一桌饭菜,“噢,学生你吃吧!”学生是独立的主体,但他处于学的位置;教师服务于学生,但他处于教的位置,这是须臾不可忘却或错位的。因为,一个人要准确地体会、领悟文章,是需要“资本”的,而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必需的“资本”,包括人生经验、包括眼力

8、。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有的学生独立阅读的“火候”不到,就需要教师的“催化”,帮学生调好“火候”后才适宜自己去“体味”。有的学生根本就还未点着“火”,或者是“火”烧得不是地方,此时光靠学生的内功于事无补,就需要教师“发功”,给学生引火、给学生导路。因此,从阅读教学层面上说,“整体把握”并不直接等于学生自己的感知、把握,是需要教师教学的。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就要考虑如何使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学生阅读进入“整体把握”并达到“整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